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11643
资产减值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探讨
[摘要]资产减值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其计量属性的主观性,在会计理论研究中一直是各个会计组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947年美国在会计研究公告第29号“存货计价”中,首次以规范的方式提出企业可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记录存货的价值开始,资产减值的概念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应用。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ISA中,都对资产减值做出了专门的规范。因此,资产减值已成为当今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很不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有些上市公司操作盈余的工具,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系统地规范了资产减值中所存在的会计问题。本文阐述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及其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资产减值会计,程序,确认和计量,完善
一、前 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企业的产品和设备很快就会过时,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资产的盈利能力起伏不定,时刻面临着减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