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字数:14238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监督
我国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
[摘要]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盈余管理的理解,即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或安排交易和事项等方式来实现其期望盈余,并通过财务报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一种欺诈行为。并从现代企业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方面分析了盈余管理的理论渊源。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和后果。再次,从内在动机和外在诱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认为内在动机是盈余管理的内在动力,外在诱因是盈余管理实现的条件。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内因和外因分别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从而降低盈余管理的内在动力和消除盈余管理的外在条件,达到治理盈余管理的目的。
一、绪 论
1、研究背景
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界,已有二十几年的研究历史,之所以成为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就因为它存在的普遍性、长期性及对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影响性。
一份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调查显示:54.55%的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对利润包装的评价是“不值得做,应加以控制”,40.91%的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认为利润包装“值得做,应适度”,4.55%的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认为“值得做,有利于公司发展”;78.05%的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认为其公司未进行利润包装,19.51%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曾经包装过,2.44%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曾有过利润包装行为。由此可见,盈余管理问题在我国已比较普遍,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