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点击下载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不成熟,行政色彩较浓,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在此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损害资本市场。问题严重。上市公司主要从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两面来实现不当盈余管理。解决它也要从理论和实践两面对该问题提供解决之道。
【关键词】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会计手段 非会计手段 会计政策 估计变更 一,研究背景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截止到2010年8月,我国沪深股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000多家,其中深市1000多家,沪市2000多家,但是我国证劵市场依然不成熟,且行政色彩较浓,如为国企融资,促国企改革。许多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很多上市公司为逃避监管,惩罚或谋求其它利益,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方面大做文章,虽然在新的会计制度与修订的会计准则颁布之后,这种情况所缓解,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仍严重。
二,主要观点
美国会计学教授,希历和惠伦(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时,利用职业判断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美国会计学者斯科特(2000)认为,盈余管理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经营者在对一系列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会采用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