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管理保护手段.
从管理措施上下工夫确保网络安全也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点上, 一方面, 加强人员管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 防止来自内部的攻击、越权、误用及泄密。主要指加强计算机及系统本身的安全管理, 如机房、终端、网络控制室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 对重要区域或高度机密的部门应引进电子门锁、自动监视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设备。对工作人员进行识别验证, 保证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常用的方法是设置口令或密码。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稽查人员分别设置, 相互制约, 避免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权限过大。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上的规章制度限制和约束不安分的计算机工作者, 以防止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程序的产生、传播, 以及通过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程序等对计算机用户的危害, 认识到传播病毒、非法人侵等行为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使每一个计算机工作者都成为网络安全的卫士。在一定的程度上, 好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比用技术方法实现防护更为有效。要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采取“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八字方针, 从加强管理人手,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4 . 伦理道德保护手段。
伦理道德是人们以自身的评价标准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它不由任何机关制定, 也不具有强制力, 而受到内心准则、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的作用, 它存在于每个信息人的内心世界。因而伦理道德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力量来自于信息人的内在驱动力, 是自觉的、主动的, 随时随地的, 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广泛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在伦理道德的范畴里, 外在的强制力已微不足道, 它强调自觉、良律, 而无须外界的他律,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网络安全的尊重比外界强制力保护网络安全无疑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性。正因为伦理道德能够在个体的内心世界里建立以“ 真、善、美” 为准则的内在价值取向体系, 能够从自我意识的层次追求平等和正义, 因而其在保护网络安全的领域能够起到技术、法律和管理等保护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防火墙是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门户”,对两者之间的交流进行全面管理,以保障内部和外部之间安全通畅的信息交换。防火墙采用包过滤、电路网关、应用网关、网络地址转化、病毒防火墙、邮件过滤等技术,使得外部网无法知晓内部网的情况,对用户使用网络有严格的控制和详细的记录。个人计算机使用的防火墙主要是软件防火墙,通常和杀毒软件配套安装。杀毒软件主要用来杀毒防毒,但要注意,杀毒软件必须及时升级,升级到最新版本,才能更有效的防毒。由于病毒在不断更新,杀毒软件也需要经常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区别在于:杀毒软件是医生,用来查杀各种病毒。防火墙是门卫,可以防止黑客攻击,阻止陌生人访问计算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要及时升级,并经常运行杀毒软件杀毒,这样才能防毒。
2.及时安装漏洞补丁程序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体会(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