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基坑总涌水量与井点数量计算
1)基坑总涌水量的确定
依据公式 Q=1.366K(2H-S)S/lgR-lgr0(m³/d)确定基坑总涌水量。
式中:Q为基坑总涌水量;K—土层渗透系数 5.26×10-5cm/s=0.0455m/d(地质报告);S—基坑中心水位降深 10.1(m);H—潜水含水层厚度 13.9(m);R—抽水影响计算半径 15.7+39=54.7(m);R0=1.95S(HK) 1/2;r0—基坑计算半径 39(m);
Q=1.366×0.0455×(2×13.9-10.1)×10.1/lg54.7-lg39=74.07(m3/d)
2)井点根数的确定:
a 单井抽水量q的估算
单井抽水量采用公式q=65πdL×K1/³(m³/d)来确定
式中:d—井点过滤器直径(m);L—井点过滤器长度(m);K—土层渗透系数(m/d);
单井抽水量q=65×3.14×0.05×1×0.0455=0.464(m3/d)
b 理论所需井点根数n
井点数量:n=1.1Q/q(根)
式中:Q—基坑总涌水量(m³/d);q—单井抽水量(m³/d);
井点数量n=1.1×74.04/0.464=175(根)
c 井点根数确定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应选取1.2倍的储备系数,轻型井点的沉设间距取1.2~1.6m。依据集水总管中上支管排设情况及以往施工经验,轻型井点间距定为1.5m,根据基坑实际开挖面积确定一级轻型井点900根,二级轻型井点为856根。
为了弥补轻型井点高程上的不足及将基坑中间部位的滞水及时抽除,在基坑中部布置真空深井,进行降水,确保土方的顺利开挖。
2.4 承压水对基坑影响计算
基坑大面积开挖深度为-9.6m,局部开挖深度为13~14.1米(地基采取加固措施),根据地质资料第一层承压水水头位于⑦1、⑦2土层中,标高为-48.04~74.68m,根据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抗管涌安全系数公式计算承压水位降深值。
Ks=V土×h/H×Vw ≥1.05
式中:V土----土密度(取1.8T/m³)
Vw----水密度(取1T/m³)
h----基坑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的土体厚度(33.94m)。
H----承压水头高度至地下承压水位埋深的距离(26.64m)。
Ks=V土×h/H×Vw=33.94×1.8/26.64×1=2.29
KS >1.05 基坑安全
3 主要实物量:
如考虑四面环形封闭,一级轻型井点延长米为1349米,抽水机组为33套;二级轻型井点延长米为1284米,抽水机组为31套;真空大井为36口,布置在基坑当中,在土方开挖时配合拆除。
4 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结合二十冶总体施工进度安排进行施工,分段分降水井点类型先后开工。最早施工的是一级轻型井点,须运行至砼结构施工至地面,二级轻型井点运行至砼结构施工至与井点沉设平面;真空大井需运行至土方开挖时配合拆除,具体施工进度与时间安排以二十冶总体安排为准。
井点沉设进度为一级轻型井点每组每天(24h)25~30根;二级轻型井点如采用套筒冲枪成孔每组每天(24h)3~6根,考虑到二级轻型施工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因此二级轻型井点采用大口径导杆式冲抢成孔,成孔时要求控制成孔速度,反冲泥浆时间要延长,这样,二级轻型井点沉设速度可以提高至每班20根,基本上可以满足施工总进度要求;大井每组每天1口;施工时需按此进度安排降水施工班组及调整人员的数量。
5 施工准备及机具、人员配备
5.1 施工准备
1) 根据二十冶施工方案编制降水施工作业设计。
2) 根据降水施工实物量配备人员、设备、机具、材料。
3) 所用设备、机具、材料等要修配完善,清洗干净。
4) 提前做好各项交底工作,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对本次施工
的特点及降水质量要求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5.2 施工机具
机具设备明细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 量 规格型号 主要工作
性能指标 备 注
1 成孔设备 支 导杆.2支、大口径导杆式1只 9米
2 水泵 6…套 扬程40米
3 汽车吊 2~3台 20吨
4 潜水泵 60台 扬程26米
5 抽水机组 60~70套 JSJ-60 吸程8米
6 钻孔机 1台 GPS-30 钻孔直径600~800毫米
7 坦克吊 1台 50吨
8 潜污泵 6台 扬程30米
9 真空泵 6台 W4-1
5.3 施工人员组织及施工人员配备表
管理网络图
降水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经营负责人
材料员
大井施工组 井点施工1组 井点施工2组 维护施工组
大型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