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试述农村小额信贷的特点。
答:(1)以信用为前提。不设置抵押。根据农户的信用观念、偿还能力、资金需求和家庭状况而在一定信用额度内发放的信用贷款。 (2)手续简便。借款户直接凭本人身份证、本人私章、本人借款证到信用社办理借款,不再需要任何环节审批。 (3)额度较小。一般是几百元、几千元,经济发达地区最多也只是2—3万元,欠发达地区一般在万元以内。 (4)对象较广。只要是信用社服务辖区内的农户、个体户均可申请办理小额信贷。 问题2、如何理解小额信贷能有效化解风险? 答:(1)这是小额信贷的特点所决定的。小额信贷是以农户的偿还能力为前提,信用社根据借款户的资金需求、信用状况和家庭状况,采取到户评级核定的办法为每个农户评定信用等级,核定相应额度。所以,不同信用等级的农户其获取信用贷款的额度也不同,发放多少关键是要看其偿还能力。加之小额信贷面宽额小,相比大额贷款而言,风险较为分散,即使出现风险,也只是几千元,最多几万元,不象一些企业贷款,一损失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不要把所有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正是其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最好说明。 (2)这是农户诚实信用,憨厚朴实的品格所决定的。我国农村有“借钱还帐,天经地义”、“父债子还”等观念根深蒂固于广大农民之中,多数农户品质诚实,性格憨厚,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主动到信用社借款,即使借了款,总是节约其它开支,想尽一切办法首先还贷,谁都不愿意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面前落个“赖债”的印象。按照农村的俗话说“信用信用,有信才有用”。所以,它不会象企业借款一样,借破产、改制、租赁等借口,逃废信用社债务。 (3)这是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所决定的。小额贷款的推广是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乡)的创建紧密相联的。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和推广小额信贷,其实质也还是要防范和化解小额信贷风险,在农村营造一个“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其目的就是要让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 综上所述,小额信用贷款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问题3、试述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重点。 答: 〈一〉 完善有关小额农贷的内控制度。 首先,要认真落实小额信贷“三查”制度,要对执行“三查”制度中的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信贷员负责贷前调查,把好信用评级、核定额度的真实性关口;门市人员负责贷时审查,主要负责手续是否合规,本人是否亲自到场办理;主任要负责贷后检查与管理,要深入借户家中,检查信贷员评级是否真实,门市人员放款是否坚持“三证合一”。其次要完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把风险关口前移。在评级过程中,要坚持以信用社为主,村社配合为辅的原则,既充分听取村组干部意见,又要以信用社防范风险为前提出发,果断决策,“自主经营”,评出真正的信用等级户。第三,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小额信贷工作中出现的因失职、不履责产生的责任贷款,要逗硬与工资及奖金挂钩,实行责任赔偿,促使其履职守责。第四,要制定逗硬的检查惩处制度。对“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信用等级评定走过场导致信贷资金出现风险的人和事,要加强检查,逗硬惩处,发出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能迁就,促使信用社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各岗位人员尽职守责,用逗硬的惩处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 〈二〉 要“以人为本”,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制度再完善,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出现问题,那么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高素质的员工会自觉堵漏,低素质的员工会想法钻漏”,所以,在小额农贷风险管理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一是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员工树立起爱岗敬业精神;二是要形式教育,通过身边的典型案例、先进事迹即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加强信贷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严格依法办贷、依法管贷水平,杜绝操作上的风险;四是要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打击查处力度,杀一儆百,以敬效尤,纯洁信用社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