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阐述全球支付清算系统整合与延伸的可行性?
2、全球支付清算系统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 答:首先,客户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为各行支付清算系统整合创造了条件,其中客户需求有:
(1)客户希望并愿意使用电子接口把他们的内部系统与银行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交易,以加快清算效率,减少清算中间环节,降低清算成本;
(2)全球性跨国界交流的增加需要高效的跨国清算能力的支持。
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使提供下列技术支持成为可能:
(1)建立在直接的一对一联系基础上的分散式网络解决方案和交互式的实时通讯方式;
(2)使用现代的密码技术实现接口处理的安全防护;
(3)降低实时处理成本和电讯设备成本。
其次,重大的技术变化要求目前支付流程的重组而提高支付效率,因为:
(1)银行间的联系采取开放式网络结构。银行间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能够使银行与银行之间进行直接交流而不需要任何媒介的介入。
(2)交互式的实时处理。实时处理将加快支付速度,对业务处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3)客户支付业务的电子化接入。
(4)对点对点业务进行控制,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和资金安全性。
(5)安全基础设施的通用公共密钥(PKl)。安全基础设施的通用公共密钥(PKl)要为交易双方提供对资金划拨安全性及准确性的保证。
(6)支持分布式业务处理的防干扰集成处理芯片。
(7)逐步减少实时处理和通讯往来的成本。
2、 答:若想成功地实现一个完全自动化的支付流程,其前提条件是:一个全力支持的组织,拥有详细的需求,完整、有条理的设计模式,主要参与者意见的充分认同,一个可行的实施计划,新的支付标准名称及其主要特性(如国际帐号及和业务编号等)以及同时产生的市场效应。全球统一的帐号是实现银行间支付业务高效、直通式处理的重要特征,而支付业务编号是银行与客户实现自动化整合进行STP处理的重要条件。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支持交易自动清分的全球标准化帐号
(2).统一的电子单据、电子支付指令、电子对帐单和报单格式
(3).标准化支付业务编号
(4).标准化的顺序参号
此外还有通用的付款日期规定,银行查询代码,清算代码、统一的其他支付信息,如金额、货币、受益人名称以及收费等等保证信息安全传递和对交易对手各环节进行核对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做一个宏观全面的、全新的设计时,综合考虑到以上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标准应该从开始就做得很好、很完备,这样才能容易取得关键性的成果,同时使各类信息科技供应商编写支付处理程序时开始实施这一标准。
3、 答:近年来,我国的跨国贸易及汇款增长较快,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上支付需求迫切,客户日益注重汇款时效,由于跨国收付款的复杂性,虽然我国金融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果,部分清算系统实现了客户与其开户银行的直通式业务处理,但主要用于跨国清算的SWIFT通讯系统如何与各行的主流(核心)业务系统有效连接,一直是各行较难突破的瓶颈。全球支付清算系统整合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逐步建立国内清算系统与国外清算系统的直通式业务处理:
1、国内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世界清算组织的活动,密切关注全球支付清算系统改造、整合的进程和对帐号、业务编号等标准的制定,吸取欧洲及其它国家在支付清算系统整合方面的先进经验,各行在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时,注意与国际标准的衔接。同时,央行应牵头制定国内客户支付清算帐号的设计标准,做为国内各银行系统自动清分处理的基础。
2、建立国内付款人到收款人的直通式业务处理,为跨国支付清算的直通式处理奠定基础。目前付款人从柜台或各种媒介发起的交易信息已可以直接进入付款行的主机系统,有些银行可以进行系统内付款人到收款人的直通式业务处理,但由于各行业务系统不支持客户直接发起的跨行交易,且央行CNAPS系统有交易时间和使用范围的严格限制,所以国内付款人不能进行到收款人的跨行直通式业务处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扩大央行CNAPS系统的容量和使用范围,建立各商业银行客服平台系统到CNAPS系统的有效连接,包括交易处理结果的反馈机制。
3、我国对外汇的汇出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相对来说,国外汇入汇款入帐限制较少,且业务流程设计相对容易,客户需求更为紧迫,所以可以先进行国外汇入汇款直通式业务处理的尝试。该处理流程设计时除了应考虑前述的银行、客户等各方的需求外,还应考虑与国际收支申报系统的连接,实现国际收支自动申报。
4、国外汇出汇款直通式业务处理也是可行的,但在相关系统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法律条款、外汇管理规定和国外收款行的行号索引、业务编号及帐户标准等。
网络在支付业务中的效用巨大,因此,我国政府和央行应把握机遇,引导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放眼未来,在对全球支付清算模式变化趋势研究的基础上,依托科技手段,加紧对支付清算系统及主流业务系统的改造,塑造全新的国际大银行形象,使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