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请指出保险企业成本控制概念中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答: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保险企业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或成本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专用的方法,对保险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计量、监督和指导,使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不超过原来规定的标准或预算。。这就是所谓的“日常成本控制”。
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日常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加上“事先成本控制”和顾客成本理念。保险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可分为两类,一是在新险种开发前,对影响成本的各种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一套适应保险公司具体情况的各种成本控制制度。其重点在于通过公司各职能部门设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成本开支,预防偏差或浪费的发生。二是在新险种研究开发和日常展业活动中,通过对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研究,选择最佳方案,提出对险种的功能和目标成本要求,把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控制费用开支,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问题2、如何在经营过程中树立以顾客成本为导向的理念?
答:目前保险企业降低成本仅从狭义的成本控制入手,对显形的成本进行控制。虽然保险产品的购买成本越来越低,但是顾客的使用成本却未见减少。树立“顾客成本为导向”成本控制观念,即为顾客提供低成本的产品是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要不惜一切代价达到产品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低成本,因为产品的使用成本高意味着企业要失去顾客,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对于成本的控制要以顾客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1.以顾客成本领先为目标,重新构建成本管理体系的研发和设计环节。一般情况下,由于新险种购买成本取决于新险种的设计,所以在新险种的研发和设计阶段,要以顾客成本为导向进行新险种的价值工程分析,根据顾客所要求的功能,以顾客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新险种设计和选材,从成本管理的源头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顾客购买成本。
2.优化展业和理赔环节,切实降低顾客使用成本。在展业环节,根据产品特点适合用代理的,一方面要与代理商(人员)进行双赢战略合作,优化双方的代理契约,尽可能形成低成本代理商优势;另一方面,对代理商进行纵向整合,以企业一个契约代替市场较多的契约,节约手续费,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加强对代理网点的监控,确保代理商(人员)不伤害顾客利益,不增加顾客成本。适宜进行直销的,务必要将公司展业人员合理布局,优化渠道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同时要加强服务意识,及时解决顾客的投诉问题,确保信息的及时反馈和顾客损失最小。
在理赔环节中,简化顾客的理赔手续,缩短理赔时间。对于公司的黄金客户和优质客户,可让展业人员与理赔人员共同合作,增加对其的服务,由展业人员代顾客提供理赔所需资料;对于小金额以及案件清楚的赔案,争取让顾客立等可取。
3.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怎样才能使企业以顾客成本领先为导向的成本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呢?就是要在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对员工进行“以人为本”的培训,鼓励员工将“令客户满意”的重要性摆在节约成本之上,使“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另外,要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员工自愿地参与到以顾客成本为导向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中来,使“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转化为以顾客成本为导向的市场竞争优势。
问题3、现行保险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弊端在何处?
答:保险企业现行成本控制方法只重视了一个方面——即对成本绝对额(各项业务费用等)的事后分析与考核,保险企业目前对各项赔款支出和营业费用支出等也都是事后认账,有多少列多少,而忽视了对保险企业成本的前馈控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投入市场以后的保险产品,对其成本实施控制就仅限于降低赔付率,节约费用支出等措施,而对因保险产品设计缺陷导致的不合理支出,则是无能为力的,“先天不足”会造成“后患无穷”。
事实上,这些相对不可控成本,同样可以进行事前控制。比如,对分散性业务可以通过事前预测成本,测算其合理费率来进行选择等等。没有成本的事前控制,而只在事后考核分析成本绝对额,这种成本控制方法难以真正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