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请从农村社群角度谈谈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
答: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宗旨,无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是从中国人民银行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中国人民银行到中国农业银行到中国人民银行到中国人民银行和省级人民政府,其建社宗旨始终是服务三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也飞速前进,在所有大型商业银行都纷纷退出乡、镇甚至是县域时,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发展农村市场,到目前基本保持每个乡镇都有信用社的营业网点。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随着农村信用社的飞速发展,不良贷款也越积越多,成了现今阻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拦路虎。不良贷款的成因有很多种,单从农村社群角度看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贷款方式单一。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方式主要是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质押贷款三大类,相对于农村社群主要是采用的信用贷款方式。信用贷款主要依据借款申请人的个人及家庭信用状况和经济能力作为放款依据,没有其他的保证就导致贷款收回风险增加,对违约借款人没有约束力,导致大量不能按时偿还借款本息的贷款形成不良贷款。但是随着我国逐步奔向小康社会,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法律对违约人员进行约束治理。
二、贷款对象还款能力较弱。根据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及发展历程知道,农村社群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群体。农村社群的百姓借款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修建、生活消费、产业发展等,而他们的还款来源主要是务工、家庭种养收入等,这就导致一旦家庭收入不稳定就不能及时偿还本息形成不良贷款。
三、贷款对象信用意识淡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诚实守信已经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于一个国家的标准。而农村信用社面对全国这么多的农村老百姓更是把诚实守信放在首位,但不得不说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还有部分老百姓的诚实守信意识有待提高,自私自利、老赖思想严重,甚至认为贷款是国家给贷的,还不了国家也是国家的。
四、农村信用社宣传不够。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也在发展升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的宣传并没有做到位,导致老百姓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不够,还款意愿不强,养成等、拖、推、躲甚至是故意赖债的习惯。
五、国家政策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本来就带有很大的政治色彩,在近10多年国家对农村老百姓的政策扶持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比如“5.12”灾后重建贷款、金融扶贫贷款、新农村建设等,都是我国出台的民生类贷款,这些贷款大部分的放款主体都是农村信用社。在这类贷款发放过程中,有部分是不符合借款条件的,但是农村信用社还是予以的发放,最终这些贷款形成了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