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什么是风险?如何全面的理解这一概念?
答:⑴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
①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②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⑵要全面理解风险的概念,可以从风险的性质、构成要素、分类等方面理解。
①风险的性质:客观性、偶然性、损害性、不确定性、相对性(或可变性)、普遍性、社会性。
②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因素(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③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的性质划分为纯粹风险、投机风险、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划分: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按照风险致损的对象划分: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
2.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影响?
答:新巴塞尔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通过银行合格资本、风险资产的准确计算以及市场风险操作的资本要求,极大的提高了银行资本的风险敏感度,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⑴新协议对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的影响:
①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资本充足率。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是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是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物质基础。
②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多渠道多途径的补充资本金,迎接新资本协议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⑵新巴塞尔协议给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问题:
①适当控制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
②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③加强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建设和沟通
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提高
⑶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影响:
①完善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②优化各监管机构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协作
3.表外业务有何风险?如何加以规避和控制?
答: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的总额的经营活动,它虽然不产生利息收入,但是它依靠银行信誉,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工具和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以改变当期损益和营运成本,提高银行赢利水平。
⑵由于表外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市暂时的,它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因而,表外业务潜藏着较大风险。
⑶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和控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
①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倡导的做法,用资本充足率办法对表外业务实施监管。
巴塞尔委员会将所有的表外业务都包括在衡量资本充足的框架中,它采用了一种适用性较强的综合方法来加以处理,即通过规定信用转换系数,把各类表外业务折算成一定的表内业务等额,然后根据表外业务涉及的交易对手方或资产的性质确定转换后的风险权数,用这些权数将上述转换后的金额进行加总,汇总到风险资产总额中去,最后再按8%的标准资本比率对这些表外业务分配适宜的资本。
②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保证表外业务有法可依。
我们必须在健全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制订有关表外业务的法规和规章,如《表外业务管理通则》,以完善金融法规体系,规范金融业发展。立法原则既要符合国际惯例又要考虑我国分业经营的实际,要鼓励银行开发新的经营品种,引入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允许银行逐步拓宽业务领域,为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提供宽松的法律政策空间。
③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
人民银行应建立、强化各类有风险的表外业务的报告制度。一是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统一或有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规则,以确保银行提供的表外业务财务信息具有一贯性和可比性。二是为了掌握银行或有负债的风险,人民银行可要求商业银行增设或有负债报表,以及时报告有风险表外业务的情况。只有重视披露,才能使人民银行便于制订适当措施防范和减少表外业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④健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
A、加强内部组织的协调与制衡
B、建立合理的会计信息系统
C、强化内部审计和稽核职能
D、建立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体系,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