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目标控制及其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在银行经营中的日益突出,反映了经营环境与经营形势业已发生重大变化,商业银行为求得生存,必须顺应新变化,适时进行相应调整:必须认真研究市场资金结构和流向,适时调整市场策略;建立更加贴近市场的新型内部组织关系;经营思路由粗放经营、业务单一、公共关系、当前利益为主,逐步转向强化管理、创新品种、突出服务、战略发展为主;进一步提高对同业业务的认识,从战略高度看待同业资金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研究并规范合理地利用央行对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政策
关键词:目标控制 操作矛盾 化解对策
论银行的经营目标及操作性的统一
——对当前银行经营中目标控制及其可操作性的几点思考
目标控制与可操作性间的矛盾在银行经营中日益突出
经营目标,是商业银行在一个经营年度提出的包括规模、利润、资产结构、资产质量等在内的总体目标,是一个总计划,指导一年的各项经营。在各项经营目标中,受习惯和倾向性影响,规模和利润最受重视,往往可操作性也最强。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受历史影响较大,当期绩效不易体现,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利润目标相冲突,可操作性不强,且往往不如规模和利润受到重视。
最能反映银行经营目标的,是信贷综合计划。信贷综合计划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是对行长室经营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年度计划。资产与负债能否形成合理匹配,信贷综合计划的合理编制及认真贯彻是关键。然而,信贷综合计划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例如,贷款审批主要考虑安全性,而在银行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贷款投向结构问题往往无法考虑。
从历史情况看,国内各商业银行历年的规模和利润目标基本都能完成,而且趋势是逐年上升。98年开始,商业银行当年利润总体下降,由于利润目标做了适时调减,所以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然而99年上半年,利润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出现了较大偏差,规模方面,各家存款增长情况也参差不齐,且差距之大较为罕见。
目标控制及其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在银行经营中的日益突出,反映了经营环境与经营形势业已发生重大变化,商业银行为求得生存,必须顺应新变化,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影响可操作性的因素分析
经济环境变化。
国家为启动经济而采取的持续降低利率政策,同时降低了存贷利差和备付金利率,直接影响到银行利润;企业经营没有好转,进一步降低了银行资产质量;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关闭,也影响了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导致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率下降,商业银行间存款增长出现较大不平衡。
监管政策趋紧。
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但监管范围扩大后,也使得正常业务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此外,调控政策与日常管理政策界限不明确,也使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受到影响。
同业竞争。
同业竞争的传统手段是违规和“酒精”。在新形势下,依靠传统手段竞争明显乏力。为了增大产品差异性,各家银行尤其是信用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商业银行,都将电子产品的深度开发列入重要日程。同业竞争的结果,不仅使得吸存难度不断加大,也使得商业银行无法顾及存贷款结构的调整。
经营规模。
法律、法规、制度严格之后,在无其他差异性条件下,银行信用等级成为大存款户的首要考虑,大银行受到普遍欢迎。经营规模还影响银行卡的推广和储蓄存款的吸收。凭证式国债因有银行信用渗入,故银行的经营规模也影响其发行能力。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
冲突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局部无法满足整体需要,成为整体发展的瓶颈,而局部问题又难以很快解决;二是局部与整体各有不同利益,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矛盾。这些都对经营目标的实现构成影响。
内部管理与经营机制。
在同样的不利形势下,有的银行依然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令同业瞩目。市场竞争是一块试金石,优胜劣汰呼唤着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经营机制。
对舒解目标控制及其可操作性之间矛盾的思考
认真研究市场资金结构和流向,适时调整市场策略。
在做好稳定对公存款的同时,进一步稳定和开拓储蓄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9年上半年各家国内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参差不齐,也体现了市场资金结构和流向的新变化。随着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大,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对财政性存款的垄断性不断加强,商业银行稳定财政性存款的策略亦应相应调整。
建立更加贴近市场的新型内部组织关系。
应付市场竞争首先要使自身尽可能贴近市场,建立贴近市场的内部组织关系是一个基础环节。银行是一个大系统,内部组织是系统形成和运行的核心。建立贴近市场的新型内部组织关系,实质是建立一个贴近市场的管理系统。新型内部组织关系不应是原组织关系及人员的简单打破和重组,而应该将业务发展与组织关系确立联系在一起。新型组织关系效率应大大高于原组织关系,应更有能力开拓市场,参与竞争。
新的内部组织关系不仅是内部组织结构,还包括管理关系。组织结构改革同管理关系重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特别是市场部门建立后,总行市场业务部门的非管理业务人员是归口总行管理,同时留在总行,还是归口总行管理但留在分支行,就很值得探讨。
3、经营思路由粗放经营、业务单一、公共关系、当前利益为主,逐步转向强化管理、创新品种、突出服务、战略发展为主。
在银行成立初期,业务发展及人员扩张较快,目标是迅速占领市场,为求规模而经营粗放,管理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此相伴的是忽视业务品种开发,过于依赖公共关系,同时目光较近,缺乏切实可行的战略性设计。对这一问题的危害认识不够,会严重影响银行的未来发展,而且这种影响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
在利率监管严格、价格无差异条件下,服务差异、品种组合差异对于体现银行特色十分重要。突出服务,不仅需要树立服务意识,还要重视提高业务水平。良好的服务首先应该是面向市场的服务,没有对市场进行认真研究和细分定位,就不可能提供好的服务。良好的管理和高素质人才是服务的依托,强化管理、战略设计、增强业务功能,与突出服务是密切相关的。从发展的眼光看,学习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有利于我们以更短的时间缩短差距、提高竞争力。
4、提高对同业业务的认识,从战略高度看待同业资金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
国家启动经济重要目标之一是降低储蓄存款增长率,促进消费增长。降利率、收利息税,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领域之一是证券市场,抓住证券市场资金,等于保住了原储蓄资金,稳定了原有市场规模。根据新的金融政策,一些证券公司将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也放大到7天。在商业银行利润率逐年下降的形势下,高利润投机市场向银行开启了一道门缝。如何在保障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把握此次市场机会,值得认真研究。
5.研究并规范合理地利用央行对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政策。
与对企业贷款相比,对企业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可以进一步得到中央银行的再贴现资金支持,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问题可得到解决。因此,开展对企业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特别适合在临时需要短期流动资金、信用等级高、银行希望大力支持的大型知名企业中开展。通过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加强银行与优秀企业的联系,也将有利于银行的市场拓展、有利于信贷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