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量的信用社已与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农信社的金融电子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和商业银行相比,农信社在电子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电子信息应用和利用电子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今后金融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务质量上,更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务电子化水平的竞争上。如何在落后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努力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更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电子化建设现状 策略 思考
目录
———对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的思考2
一、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现状2
(一) 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水平参差不齐。3
(二)科技环境、科技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电子化发展的需要。3
(三)电子金融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4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4
(一)农村信用社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电子化建设方面的先天不足4
(二)城乡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5
(三)外来的竞争压力迫使农村信用社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6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发展的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6
(一)实事求是,给自己准确定位7
(二)扬长避短,走适合自己的道路7
(三)高瞻远瞩,有利于将来的发展8
与时俱进 科技兴社
———对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的思考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量的信用社已与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农信社的金融电子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和商业银行相比,农信社在电子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电子信息应用和利用电子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今后金融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务质量上,更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务电子化水平的竞争上。如何在落后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努力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更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的规范程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电子化营业网点逐步增加,区域性联网开始起步,全国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网络初具规模。但是,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需求分析,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
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水平参差不齐。
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可谓有天壤之别,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信用社不仅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更发展到了借记卡、信用卡、各项代理业务,甚至有电话银行、网上交易等电子业务。例如深圳市农村信用社,不仅在全市安装了200多台ATM,其发放的银联卡,甚至可在香港、澳门相关商业行的ATM上取款。而一些不发达地区的信用社,不仅连区内的通存通兑都没有实现,有些网点甚至还处于手工处理业务的“刀耕火种”阶段。地域经济的差异,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的巨大差别。
(二)科技环境、科技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电子化发展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的科技人员相对不足,且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专业基础差,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多,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缺乏,能把金融业务用电子技术处理又能在电子技术和金融业务的结合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的人才更少。农村信用社因为其独特的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使她很难吸收并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首先,农村信用社因为所处地域的关系,决定了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只能是小城镇或农村,并且相对低廉的工资福利待遇对许多科技人员来说缺乏吸引力;其次,因为农村信用社最大的区域组织也只不过是市一级联社,这就意味着在这里不可能有太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以及发展空间,所以即使有了优秀人才也不一定能留住。在农村信用社自己管理自己的情况下,单位领导的意志基本上决定了科技环境状况及科技人员处于何种地位,这也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不可能有一套高屋建瓴并一以贯之的科技方针和原则。
(三)电子金融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那些实现了业务电子化的地区,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其能够提供的电子金融产品也大都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是体制方面的因素,农村信用社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不可能做一些全国甚至全省性的事务,例如通存通兑;二是农村信用社本身的经济及科技实力决定了其缺乏相当多的电子金融产品。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单个的农村信用社不可能投入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研发费用和人力资源;三是传统的经营理念抑制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在传统的经营活动中,一切以存贷款的各项指标来衡量工作的成效,而在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经营手段越来越复杂的今天,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各方面的需求了。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滞后状态,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能力和空间,大大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现代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和管理,已成为信用社整体建设中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农村信用社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电子化建设方面的先天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信用社过去一直由农业银行管辖,建制是以地市级信用联社为单位的众多小型独立金融法人,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三农”,即“农村、农业和农民”。近年农村信用社作为一家单独的金融机构分离出来,但仍然没有改变其根本的性质。当农业银行逐步弱化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存在时,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方面的功能却进一步强化,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从一开始就要以农村这个占有广大人口、广袤地域,经济却相对落后的地区为蓝图来规划自己的电子化建设。“点多面广”曾是农村信用社引以自豪的优点,如今却成为一种先天的缺陷。众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网点的存在,意味着农村信用社进行电子化建设时不得不认真考量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而这势必造成农村信用社以相对来说更划算的模式和软硬件设备来建设自己的网络,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电子化水平可能就存在很大的局限,不仅事后的维护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而且对以后新业务的发展以及机器设备升级换代都会有明显的制约。
(二)城乡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及城镇的经济也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农村,由于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宽,使农民不再被紧紧捆死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于是大量的个体、私营经济在农村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了起来,而这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从一开始就与农村信用社的密切支持息息相关,随着这些企业的不断成长,它们所需要的金融品种也越来越多,从最初存贷款业务到通存通兑、异地转帐甚至网上银行。在城镇,同样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乡镇及集体企业也大量的发展了起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一样,很难从各商业行得到相应的支持,于是农村信用社成为它们主要的融资对象。正是与它们有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农村信用社才有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契机和途径。但如果农村信用社不因时而变,努力提高自己业务的电子化水平,那么当这些企业无法从农信社这里得到它们所需要的服务时,它们最终只会弃之而去,到时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已经做大做强的成果白白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化水平的低下,金融品种的缺失,又会造成拉不到新客户的尴尬。正因为如此,从客观上促使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快电子化方面的建设。
(三)外来的竞争压力迫使农村信用社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
在各大小城镇中,总可以看到各商业行装修整齐漂亮的营业所,在最显眼的街道处,也总可以看到某某行又开通了诸如“全国通存通兑”、“一卡通”、“网上银行”之类业务的宣传条幅。尤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各商业行更是不惜工本,苦心经营。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城镇是比广大农村地区更具发展潜力的优质市场。商业行挟大一统的网络、高起点电子化业务水平的优势,正鲸吞着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下大力气培育好的市场。在越发达的地区,这种对市场的争夺也越激烈。而农村信用社现有的设施及服务远远不及其它商业行,不单各地市信用联社之间,甚至各地市信用联社内部,大都还处于单机单网的孤立状态,各自为政,相互不能联网,既不能汇款也不能异地转帐。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由于设备和业务平台的落后而不能实现,大量的业务与存款可能因此而随时流失。正是这种越来越大的外部竞争压力,逼使农村信用社为了保持并巩固自己的“地盘”而努力建设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电子化平台。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发展的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从农村信用社实际业务需求出发的指导原则。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极不平衡,机构网点分散,又多处于县及县以下乡镇,这一特点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如何在电子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到既能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又能少走甚至不走弯路。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以下的几点想法,希望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稍有裨益。
(一)实事求是,给自己准确定位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的健康发展,像做所有其他事情一样,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样才能对事情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再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以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而要将自己准确定位,首先要弄清楚自身的状况和客户的需求。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包括对所处整体经济环境、目前经营状况、未来发展前景等;而客户的需求则是其需要农村信用社提供的电子金融产品及服务。只有在充分掌握这两方面的信息之后,才能作出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自我定位,帮助设计一个既能满足现实需要,又有发展前景的电子化方案。
(二)扬长避短,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作出了准确的自我定位之后,就需要着手设计一条电子化发展的道路。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其他商业行在电子化方面都是先行者,是否需要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师夷长技以制夷”呢?答案应是否定的。首先,人家的“长技”是集全国的财力、技术发展而来的,且不说技术方面的壁垒,单是财力单个农信社没必要也无力负担;其次,各商业行开发的电子化平台是以全国或全省的应用为基础的,所以他们的“长技”是否要“师”值得商榷;第三,农村信用社与各商业行正面交锋的区域只限于少数较发达的城镇,农村信用社目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尽量提供能满足大多数客户需求的电子化产品,而并不是在各方面压倒商业行,即“制夷”。由此看来,农村信用社需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电子化道路,既能发挥人缘、地缘方面的优势,又能适应于自身在经营区域、财力、客户需求都有一定局限性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出最好的经济效益。
(三)高瞻远瞩,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电子化平台的建设,不仅要服务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将来。金融业务的电子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促使电子化的不断进步。因此,现在电子化的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业务,而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看到将来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保证现有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新业务拓展的可持续性,而将来一旦更新业务系统时既可保持系统切换的平稳性,还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但同时应当注意的是,电子化的建设不要一味求新求全,脱离 现有水平盲目超前对业务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加强农村信用社金融电子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只有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科技兴社,加大金融电子化建设力度,才能真正实现农信社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业务的拓展,并且有效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从而真正地实现“科技兴社”。
参考文献:
1、《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电子化建设》作者:杨国 摘自《南方金融》
2、《如何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电子化的发展》作者:姚力文 摘自《中国农村信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