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资必要性
二、技术可行性
三、组织可行性
四、经济可行性
五、社会可行性
六、结论
内 容 摘 要
一个新建的投资项目,最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拟定若干个有价值的投资方案,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从而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一个最佳的投资方案。本范文就是从投资项目的五个环节(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入手,进行逐一展开分析、论证。分析影响投资项目的社会政治、自然、技术、经济以及物质环境;分析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分析建厂条件、厂址选择、设计合理的技术方案;确定企业相应的组织机构、劳动定员以及人员培训计划;分析拟建投资项目的资金估算和资金筹措,对投资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以及对投资方案的比选;分析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以此为依据,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一个最佳的投资方案以及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试论如何做好投资项目分析
如何做好投资项目分析呢?首先,我们从投资项目的分析架构谈起,投资项目分析是由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五个环节组成,下面我们就这五个环节进行分别论证。
一、投资必要性
对投资环境的分析:对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论证;对市场的分析:对市场的供求预测、产品竞争力、市场定位、营销战略的论证。
(一)对投资环境的分析:环境是影响投资行为的外部因素,是投资赖以进行的前提。就投资环境的表现形态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政策、措施、政府对投资的态度、办事效率、服务机构设置、科学文化发展程度、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经济结构等;硬环境: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自然资源、技术条件等。而我们对投资环境分析更多的是分析某一区域的投资环境及状况,进行投资环境发展评价。投资环境评价的内容:社会政治环境评估、经济环境评估、自然、技术和物质环境评估等。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机会时,对项目投资的区域加以对比分析,使之了解地区投资环境的相对水平,确定投资环境的优劣,调整投资方案,使项目与投资相互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项目的功能,提高投资效果。
(二)对市场的分析:通过市场调查和供求预测,根据项目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力和竞争者,分析判断项目投产后所生产的产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否有市场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销售目标。因为投资的目标是在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的同时,从满足产品的现有或潜在的需求中获利。那么我们所要分析的内容就是:分析判断影响产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因素、调查和预测项目产品在未来一定时期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分析研究项目产品的竞争力、根据需求量和供给量以及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来判断项目的市场前景、根据产品的市场状况制定营销战略、销售规划。同时还要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研究,是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还是衰退期?以此判断项目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通过市场综合分析,结合项目产品所处的阶段和项目产品的竞争力及行业情况,可以作出项目产品是否有市场的最终判断,并正确预测拟建项目产品的市场前景。确定了产品――市场的关系,下一步是销售规划战略:进入市场的战略、市场的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以及多种经营战略等。对市场的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消费水平法、回归分析法等。
二、技术可行性
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对比评价。建厂条件、厂址选择、技术方案
(一)建厂条件
建厂规模是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定的全部设计生产能力、效益或投资总规模,即是生产规模。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产量、经济效益有决定作用。它的确定方法有:经验法、亏盈分析法、最小分析法、分步法。
(二)厂址的选择
分析拟选厂址的位置是否符合当地发展的规划,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分析厂址面积能否满足项目要求;分析拟建厂址的地形、地貌、气象,能否满足建设的规模和条件要求,并计算挖填土石方工程量及所需工程费用;地震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原材料供应;动力供应;交通运输;给水排水;人力资源;施工条件;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条件;法律支持条件;生活设施依托条件等。
(三)技术方案
对技术条件的分析可包括影响项目实施的一切技术因素:工艺流程方案、设备方案、工程设计方案、建设条件、建设规模、节约用水以及环境保护等。技术评估与分析应遵循先进性、适应性、成熟性、经济性等原则。工艺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应考虑可靠性、流程的合理性、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对原材料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等;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工艺的要求:经济性、安全性、环境保护、适应性和灵活性等原则。分析设备的经济合理性可采用投资回收期法、差额投资分析法、费用效率分析法等。技术评价的方法:对比表格法、价值工程法、综合费用效率法、盈亏平衡点法、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法、损益法等。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也要做好必须的工作。
三、组织可行性
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定员总数、劳动力来源以及相关人员培训计划。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生活服务系统等。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要符合现代大型生产管理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组织机构的形式根据部门、行业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式;企业工作制度根据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进行制定;企业的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可分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经营人员、服务人员。在可行性分析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来源;编制劳动定员汇总表,分人员类别估算工资总额,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需培训人员的人数及人员分析。培训方式。
四、经济可行性
(1)投资资金。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是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项目所需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还款计划。项目总投资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其中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建设期借款利息。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土地征用费、原有工程拆除和补偿费、勘察设计费、联合试运转费等;预备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估算方法:扩大指标估算法、生产规模指数法、比例估算法、概算指标估算法等。必要的流动资金是项目投入生产的必备条件。流动资金包括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而流动资金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现金等。对流动资金概算的方法有扩大指标估算法、分项详细估算法。
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筹资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2)财务评价 包括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方案比选分析。
(2.1)财务评价:是根据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以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即从企业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
(2.2)国民经济评价:在对项目经济评价时,要从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分析投资项目是否值得建设。考虑对各种有效资源和稀有资源合理的利用,考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分析包括国民经济盈利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经济内部收益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盈利能力需要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等指标。涉及创汇及替代节汇的项目,应进行外汇分析,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经济节汇成本指标。
(2.3)不确定性分析: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预测和估算,造成评价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会给项目的投资带来风险。为减少风险,要分析风险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经济上的可靠性。根据风险内容不同和侧重点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亏盈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进行风险等级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政策。
(2.4)方案比较分析:投资方案的比选是寻求合理的经济和技术决策的必要手段。它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全过程,反映了项目研究的最大成果。投资项目的比选内容十分广泛,经济效益是各类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通过选择适当的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各个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出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最佳投资方案。一般方法有动态和静态比较分析法。
五、社会可行性
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稳定效益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项目对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项目对当地居民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项目对国防效益的影响;项目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六、结论
根据上述各部分研究分析的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投资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对推荐的拟建方案提出结论意见,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办法和建议;对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对不可行的项目,说明不可行理由;对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论的问题,说明议论结果。
参 考 文 献
《项目评估与务实》 周员华 编著
2005月5月 中华联合工商出版社
《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宋维维 王立国 王红岩 编著
2007年9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制造企业项目管理》 占文松 编著
2006年1月 电子工业出版社
《项目管理――理论务实 案例》 现代管理领域知识更新教材编委会
2007年3月 经济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