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全社会旅游意识薄弱,旅游人才短缺
江夏区的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行业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短期内将会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在经营管理与旅游开发上,存在着较强的短视化行为,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并损害长远利益。
江夏区缺乏精通旅游业务、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旅游企业家队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也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夏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龙泉山风景区目前的开发由于缺乏旅游规划的指导和旅游专业人才的参与,没能实现宝贵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鄂州市梁子岛的无序开发,“三化”现象(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泛滥,已严重破坏了该岛的整体景观环境,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
江夏区旅游业尽管提出要求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深,市场宣传工作滞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欠缺。特别是景区(点)环境、服务内容与质量,景区(点)间的交通连接等都差强人意,景区(点)的可游性差和可进入性差。
江夏区现有的旅游产品仍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类型单一,参与度很低;同时,产品链还未形成,产业要素配套不健全:食宿设施虽然数量较多,但是质量不高,菜肴品种单一,住宿设施档次偏低;交通通达性有所改善,但仍显不足;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品牌,质量不高;没有高品位的娱乐场所。这些都证明江夏区的旅游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业要素发育不健全,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着旅游产品经营者日渐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对江夏区而言,文化品牌就意味着要对江夏区的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依据江夏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与悠久的历史文脉,制订出江夏区完整的文化坐标系。江夏区蕴涵的并且可资旅游业弘扬的代表文化有:明楚王墓群遗址文化、青龙山生态文化、金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等。江夏区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都必须从其文化定位出发,延伸创意,策划卖点,包装形象,最终形成江夏区旅游产品的特色文化品位,从而使江夏区的旅游产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旅游主题形象不明确,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由于江夏区的旅游资源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其旅游主题形象未能有效建立,在游客心目中还未真正树立起鲜明的旅游特色形象。
江夏区的特色旅游资源是龙泉山(明楚王墓群)风景区、金口中山舰文物博览园、梁子湖(青山岛)湖泊生态旅游区的岛湖景观,但是,在目前武汉旅游市场上,文化类旅游产品中叫的响(它们先期开发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木兰文化、省博物馆、黄鹤楼、归元寺、盘龙古城遗址等。金口中山舰是国宝级文物,极具有开发潜力,但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形成规模气候还有待时日。湖泊(岛屿)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有:东湖、木兰湖、道观河等,而且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市场开发上,已被鄂州市抢占先机,对江夏区梁子湖(青山岛)的开发有一定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江夏区水体旅游资源保护得非常好,可以借鉴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相关成功的经验与教训(梁子岛开发混乱,污染严重,已被城市化的建筑所包围),实施赶超式发展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后来居上。
尽管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夏区的行政区划内,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江夏区自身的旅游形象,加之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江夏区的旅游业一直是单纯依靠各景区零散经营来发展,没有树立自身的形象和品牌。江夏区的旅游景点也缺乏知名度,尽管龙泉山风景区、青龙山森林公园等的知名度在本区域较高,也是江夏区旅游发展的重点,而且政府也予以了较多的重视,但是对于区外游客而言对它们的了解却不多,而且江夏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形象包装急需进一步的提升,宣传促销的手段、渠道也需要不断拓展。
(四)资源管理关系复杂,区域合作滞后
江夏区缺乏高层次的旅游协调机构,行业管理力量单薄。区旅游局的管理权限小,协调能力差。
缺乏现代市场运作理念,没有相关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利于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产业格局。
龙泉山风景区与龙泉山生态园相毗邻,但风格各异(一处为古代王陵文化,另一处为现代生态文明),影响整体旅游形象的包装,未能统一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楚王墓群所要求的肃穆氛围。另外,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龙泉山风景区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限制,二者找到最佳切合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管辖,其分散、各自为政的开发与管理难以统一协调。
汤逊湖、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上述问题,例如,由于未能及时加强行业管理,导致一座随意仿制、没有任何历史根据的“汉蔡侯造纸遗址”和由2000座陶瓷兵马俑组成的“秦兵马俑复制馆”建在了青龙山森林公园,既浪费了资金,又破坏了森林景观。
同时,江夏区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区域竞争加剧,景区管理革命等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是江夏区地处武汉市(江夏区基本客源市场)的城郊结合部,仅在武汉地区就已开发了木兰生态旅游区(包括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古门山等)、道观河风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九真山森林公园、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盘龙城遗址以及市区内的大量休闲娱乐设施,它们与龙泉山风景区、青龙山森林公园、梁子湖(青山岛)等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同质产品,其市场对象和游客群体具有相似性或同一性,这些景区(点)将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与江夏区争夺同一客源市场。江夏区必须集中力量开发自己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寻求与周边景区的差异化竞争,一方面开拓、营造自己的客源市场,同时,争取把过路游客“留下来”。
二是由于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更多的外资企业将抢滩进入中国市场,江夏区的旅游企业规模小、功能不健全,整体的“软件”工程(服务、接待、管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营销工作难度大,成本高,如何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将成为江夏区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大挑战。
三是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活动的组织方式将会出现重大的变革,旅游交通条件的发达将使远距离出游成本大幅度降低,景区客源的增长将不再单纯依靠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由此迫使旅游景区的竞争由价格和距离竞争,向管理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竞争转变,后开发地区往往不如先期开发景区的管理规范。现代景区管理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夏区旅游开发经营的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职业经理人与专业管理层人力资源匮乏,可能难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
三、江夏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构想(Include Opportunities)
针对江夏区旅游资源现实赋存情况和发展环境,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高标准规划与分步有序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开发
旅游业资源的发展对策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