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营业税的关系
【提要】本文通过将第三产业进行简单的划分,试图从定量的角度去考察第三产业中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对我国营业税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经济计量模型 第三产业 增加值 物质生产部门 非物质生产部门 可决系数
营业税作为地方税主题税种,对稳定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顾名思义,营业税是在营业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费用,它的来源主要是第三产业各个部门的营业活动所缴纳的税金。参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我国将第三产业产业划为以下几个部门: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饮食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其它行业。
为了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第三产业各个部门的增加值与营业税额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第三产业粗略划分为以下三部门: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其它行业。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来分析第三产业内部门增加值与营业税之间的数量关系。
下表是1985年—2001年我国财政营业税额Y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X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X2;其它行业X3)数据如下:(单位:亿元)(数据来源:《2001年统计年鉴》)
年份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其它行业 营业税
YEAR X1 X2 X3 Y
1985 406.9 878.4 1270.9 211.07
1986 475.6 943.2 1526.8 261.07
1987 544.9 1159.3 1802.4 302
1988 661 1618 2231.1 397.92
1989 786 1687 2930.2 487.3
1990 1147.5 1419.7 3246.3 515.75
1991 1409.7 2087 3730.3 564
1992 1681.8 2735 4721.8 658.67
1993 2123.2 3090.7 6109.9 966.09
1994 2685.9 4050.4 8193.7 670.02
1995 3054.7 4932.3 9960.2 865.56
1996 3494 5560.3 11373.2 1052.57
1997 3797.2 6159.9 13071.6 1324.27
1998 4121.3 6579.1 14473.1 1575.08
1999 4460.3 6910.3 15667.1 1668.56
2000 5408.6 7316 17154.1 1868.78
2001 5222.1 7823.5 19208.7 2064.09
模型假设:
根据上表数据,运用OLS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利用计量经济学计算机软件
Eviews计算,回归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1/03 Time: 17:45
Sample: 1985 2001
Included observations: 17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58.1754 81.20097 3.179461 0.0072
X1 0.072045 0.164485 0.438004 0.6686
X2 -0.228687 0.122337 -1.869327 0.0843
X3 0.167765 0.056169 2.986779 0.0105
R-squared 0.964637 Mean dependent var 908.9882
Adjusted R-squared 0.956477 S.D. dependent var 590.6597
S.E. of regression 123.224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66822
Sum squared resid 197396.1 Schwarz criterion 12.86427
Log likelihood -103.6799 F-statistic 118.2068
Durbin-Watson stat 1.55800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根据样本数据建立模型估计的结果整理如下:
(81.20097)(0.164485)(0.122337)(0.056169)
t=(3.179461)(0.438004)(-1.869327)(2.986779)
F=118.2068
SE=123.2246 DW=1.558007
从估计的模型结果不难看出,对于变量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X1,t统计量的值太小;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X2的情况更严重,不仅t值很小,而且系数的符号与经济意义相悖。根据分析,X1,X2,X3之间有明显的共线性关系。
利用Eviews计算三者的简单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Correlation Matrix
X1 X2 X3
X1 1.000000 0.991698 0.993401
X2 0.991698 1.000000 0.994254
X3 0.993401 0.994254 1.000000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之间,即:三部门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X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X2与其它行业X3之间存在着高度线性关系。因此要正确反映它们的数量关系,就首先对模型进行一系列的修正。运用OLS方法逐一Y对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经分析,营业税Y分别对X1和X3线性关系强,拟合程度好,即:
(63.81767)(0.021559)
t=(1.565733)(15.37993)
F=236.5424
DW=1.237340 SE=148.9676
(53.05169)(0.005322)
t=(2.738739)(17.85065)
F=318.6455
DW=1.246391 SE=129.3465
因此,剔除X2重新设定模型:
令N=X1+X3
假设模型:
运用OLS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利用计量经济学计算机软件Eviews计算,回归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1/03 Time: 18:09
Sample: 1985 2001
Included observations: 17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33.4183 54.25445 2.459121 0.0266
N 0.074008 0.004198 17.62848 0.0000
R-squared 0.953954 Mean dependent var 908.9882
Adjusted R-squared 0.950885 S.D. dependent var 590.6597
S.E. of regression 130.9020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69691
Sum squared resid 257030.0 Schwarz criterion 12.79493
Log likelihood -105.9237 F-statistic 310.7633
Durbin-Watson stat 1.22668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第食业输
第食业输2 N=X1+
结果整理为:
(54.25445)(0.004198)
t=(2.459121)(17.62848)
F=310.7633
DW=1.226686SE=130.9020第食业输2
可见,剔除X2后,模型拟合得较好,即:营业税收入除了按自身的惯性规律(截距项较大)运行之外,还显著的依赖于第三产业增加值扣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增加值后的余额。从1985—2001年的这段时间来看,模型运行的结果是:营业税收入对第三产业增加值扣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增加值后的余额的依存度为0.07,第三产业增加值扣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增加值后的余额每增加一个单位(或1亿元),营业税收入就增加0.074008个单位(0.074008亿元),这说明了营业税收入来源于服务性行业。从模型建立修正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主要来源于服务性行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营业税是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对营业税进行定量的分析也是我国对财政计量经济分析的一个主要部分。对营业税进行分析,实际上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对财政收入进行了分析。营业税作为地方税主题税种,对稳定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进几年国家在完善地方税的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完善营业税的措施:一方面在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的基础上,将现行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增收营业税,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收入。同时,将铁道部门、金融保险机构缴纳的营业税有中央收入改为地方收入。另一方面,是重视挖掘营业税税源,完善营业税法规,加大征管力度,减少税源的流失,主要是逐步营业税减免优惠,健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营业税制度。
随着营业税制度的逐步完善,营业税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有所变动,但是,关系也会越紧密。
第食业输2 N=X1+X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