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题目 西周的哲学思想研究
报告日期 2012年 4 月 日
范文选题的内容概述:
西周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西周1862年受幕府派遣留学荷兰,1865年归国后,任开成所(今天东京大学)教授,1868年任沼津兵校校长,明治维新后,历任兵部省少丞、大丞,后又在参谋部和文部省任高级官员。西周在积极参与政务的同时极传播西方哲学,是日本历史上最为典型的官僚学者之一。被学术界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日本近代文化的建设者”和“明治初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本范文选题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时代标签,明治维新前后的西周正生活于日本内忧外患和社会大变革时期,他的哲学思想萌芽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成熟于社会大变革之中。因此,本文首先将对西周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平、学术发展过程、以及著述等做简明扼要的探讨。
其次,西周作为明治维新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被誉为“日本哲学之父” ,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日本近代文化的建设者”,是近代东方哲学的第一人,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柱石和基础。笔者将尝试按照西周本人的哲学分类,从实证主义 、逻辑学、心理学、美学、宗教轮、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七个方面,对西周的哲学思想分类整理并综合加工,逐步揭示其哲学思想的全貌,这一章是本文的中心所在。
最后,笔者将密切联系前文,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理论水平,对西周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进行评述。
范文结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范文结构
第二章 时代背景与西周
2.1 时代背景
2.2 西周的生平及其著述
第三章 西周的哲学思想
3.1 实证主义
3.2 逻辑学
3.3 心理学
3.4 美学
3.5 宗教论
3.6 伦理学
3.7 政治哲学
第四章 结论
4.1 西周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4.2 结论
范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范文选题的目的:
本范文选题的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自上潘畅和教授的“日本思想史”开始,笔者就开始思考:为何落后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竟快速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为何古代东方哲学的中坚力量在中国,而近代的日本最先整合了东西哲学?为了理清这些疑惑,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这就是日本哲学家西周。作为近代东方哲学第一人的他究竟对日本哲学及东方近代哲学有哪些贡献?同时,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他对日本资产阶级思想的奠定有哪些贡献?笔者力图经过广泛的查找资料和整理资料,并最终完成本文,解决上述疑问。
其次,西周作为明治维新时期最为典型的官僚学者,他在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和近代东方哲学界的特殊地位,使得笔者对西周颇感兴趣,试图凭借本选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把握西周思想的基本内核,并从中体会“一个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贡献。
最后,笔者试图凭借本选题的研究,填补当前我国硕士范文领域的一个空白。在搜集和整理参考资料的过程中,笔者浅显的认识到:虽然学界对西周的评价非常高,给了他“日本哲学之父”“和日本近代文化的建设者”等崇高荣誉,但是截至目前,国内只有几篇硕士范文涉及到了西周的思想,同时现有资料大多数只是从其“实证主义”“人世三宝说”及简单的政治学、宗教观方面加以介绍,并没有涉及到西周思想的全貌,而且在范文中对西周思想的认识以及评价也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他的哲学思想从根本上讲到底是唯物还是唯心的争论,他的伦理学思想到底是历史的前进还是倒退等。鉴于此,笔者将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地把握西周的哲学思想全貌。
范文选题的意义:
本选题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清西周思想历史地位及其影响,更加深入的认识西周对近代东方哲学的重要贡献;
更加深入地体会一个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贡献,力图通过书写本文及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中以此共勉,共同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本选题严格按照西周本人的哲学分类,从七个方面全方位的把握西周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对西周思想全貌进行整体把握的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对已有的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加工,有助于帮助更多的学者从新的视角、全方位的认识西周哲学思想体系,在学术界上来说是竟他人未竟之事业的一次努力,有着较为长远的积极意义。
范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在西周思想研究方面,国内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有:
1、学术泰斗朱谦之在《日本哲学史》一书中,对西周的生平、社会政治活动、哲学思想等做了宏观的阐述,从整体上把握了西周思想的各个方面。
2、卞崇道、王青主编的《明治哲学与文化》,本书中收录了由王守华翻译的《西周全集》的《开题门》《百一新论》《人生三宝说》等篇,是学术界关于西周哲学的最具权威的参考资料之一。
3. 卞崇道和铃木正(日)在《日本近代十大哲学家》一书中,首篇就介绍了西周生平,宏观上介绍了西周对哲学的分类、西周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并给西周以很高的评价。
4.黄心川主编的《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日本卷》一书中,主要介绍了西周生平、学术成熟历程、以及唯物主义思想和政治伦理思想等,同时还评价了西周的史学地位和思想功过。
5、延边大学金熙德在《日本近代哲学史纲》一书中,首篇就介绍了西周的启蒙哲学,突出介绍了西周的思想历程及其哲学核心—“实理”。
6、方昌杰在《日本近代思想史稿》一书中,突出介绍了西周的改良主义社会政治观,功利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实证主义道理论等,并提出了西周思想到底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疑问。
7.李昌植在《朝日近代思想的形成及其比较研究》中,突出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倒幕思想”和“启蒙思想”的形成及重要贡献。
8. 卞崇道在《日本哲学与现代化》一书中,突出介绍西周的“人世三宝说”,充分肯定了西周伦理道德观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贡献。
另外,崔世广、崔新京、刘及辰、冬哲、宗山、上山春平、叶成林等中外学者也在不同时期、在自己的著述中对西周的思想作了多角度的探析。
范文选题的主要依据及可行性:
主要依据:迄今为止,笔者通过购买、复印或下载电子图书等途径,搜集到了相关著作9本,硕士学位范文3篇,期刊范文21篇。与此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已经有针对性地对上述材料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这为下一步的范文撰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行性:此选题对笔者来讲虽然是一个挑战,但通过收集资料发现笔者所需要的有关西周的研究资料还是比较丰富。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认真解读后,可以进一步挖掘、认真加以研究,并带着问题虚心向各位导师请教,就有可能严格按照范文撰写计划完成范文的撰写工作。
范文选题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和创新:
首先,范文在选题视角上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本选题并不是如同他人一般从微观视角解读西周思想,而是从更为宏大的视角出发,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全貌。本文在书写过程中严格按照西周本人的哲学分类,将从七个方面全方位的认识西周哲学思想全貌,迄今为止,这是硕士文档范文领域内的新的尝试,也是西周哲学研究方面一次具有新意的整理加工。
其次,笔者在完成本文中,将对已有资料中的一些疑问以及学术观点上的争议作为重点,再次广泛查找资料,对其一一认真解读,认真思考,力图为解决疑问和排出争议做一点点贡献。
最后、笔者将以三年来接受的哲学思维训练为基础,以手中拥有的第一手和第二手研究资料为依据,以导师的教导为支撑,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哲学独有的批判思维能力为工具,对西周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提出自己的浅显认识和看法。
范文选题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或措施:
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
首先:由于笔者是英语考生,对日语一窍不通,这难免会在搜集资料、查阅资料等方面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这也意味着笔者失去了品尝原汁原味的经典著作的良机,只能消化和吸收他人“咀嚼”过得第二手、乃至第三手的资料,这也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本文的自身价值;其次,由于目前学术界对西周哲学的研究方面注重在他的的实证主义、伦理学两个方面,对其政治学、认识论、宗教学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对其逻辑学、美学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现有参考资料相对来讲不够全面;第三,可能因为自身文言文水平的不足,导致自己对已有的一些文言文资料不能准确地解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研究深度。
解决的办法或措施:通过自身的努力,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比手中现有的资料,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接近西周的原意;同时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对其哲学思想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尽可能的覆盖其思想的全面。此外,如果还有无法克服的困难,向导师求教,向身边懂日语的同学求教。总而言之,决不能因为参考资料的问题耽搁写作进程,影响范文质量。
预计完成范文的进展时间和预期效果:
2011年12月——2012年03月 收集、整理和分析参考资料
2012年04月 撰写开题报告
2012年05月 文档范文开题
2012年06月——2012年07月 完成范文前二章
2012年08月——2012年11月 完成范文后二章
2012年12月 向导师递交初稿
2013年01月——2013年04月 范文修改并定稿
2013年05月 参加文档范文答辩
己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朱谦之 著,《日本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2、卞崇道、铃木正(日)等著,《日本近代十大哲学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3、黄心川 主编,《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日本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4、王守华 译《开题门》《百一新论》《人世三宝说》,1958年
5、卞崇道、王青 主编,《明治哲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6、金熙德 著,《日本近代哲学史纲》,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
7、方昌杰 著,《日本近代思想史稿》,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0月。
8、卞崇道 著,《日本哲学与现代化》,沈阳出版社,2003年4月。
范文类:
王守华,《西周哲学的性质及在日本哲学史上的地位》,《山东大学学报》,1988年9月。
宗山,《日本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年鉴》, 2003年4月。
崔新京,《明治启蒙思想的历史意义探论》,《日本研究》,1995年6月。
徐水生,《儒学与西周哲学的形成》,《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3月。
冬哲, 《范文选介:西周哲学的性质及在日本哲学史上的地位》,《中国哲学年鉴》,1989年1月。
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日本研究》,1990年4月。
崔新京,《辩证思考西周哲学思想的基本性质》,《日本研究》,1988年4月。21
刘及辰,《论西周对近代日本哲学的贡献及其实证主义的立场》,《东方哲学研究》,1979年刊。
更生,《日本哲学的理性审视—简评《日本哲学史教程》》,《日本问题》,1990年10月。
10、毕晓辉,《日本哲学视域中的应用哲学》,《江海学刊》,2002年10月。
11、美都,《西周哲学思想研究和讨论》,《中国哲学年鉴》,1988年1月
报告的评语
导师对开题
“西周思想研究”在我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中尚属冷门,在我学科的硕士文档范文题目中更属开篇。在这种背景下易礼军同学在认真查找资料的基础上以此作为硕士文档及学位范文题目,并通过开题报告作出了较为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鉴于易礼军同学在掌握已有研究成果、已形成范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的情况,同意该同学以“西周思想研究”为硕士文档及学位范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