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业旅游作为青岛旅游业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青岛城市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12月,青岛啤酒集团、青岛海尔集团、青岛港务局被国家旅游局指定为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在首批确定的全国41个工业旅游示范点中,作为中等规模城市的青岛占到了3 家,达到7.32%,这在全国各地市中是位于首位的。(注4)随着工业旅游与观光旅游在产业关联性上的增强,青岛观光旅游业已成为工业旅游得以依托的重要力量,这构成了青岛工业旅游发展的基础产业优势。在《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青岛列为山东“一号旅游区”的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们是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的:青岛市区及海滨,构成了目前最具国际旅游吸引力的地区。随着观光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青岛旅游客源的数字稳步上升,这势必为工业旅游带来可观的客流资源。这已成为青岛工业旅游发展的基础产业优势。
4、基础设施优势分析
青岛作为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城市大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交通十分便利。青岛海港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有通至韩国、日本的海上客运航线,与世界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 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青岛空港口岸是华东地区继上海之后的第二大空港,现已开辟了青岛至日本东京、大阪、福冈、韩国汉城、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等7 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以及通达国内城市的30 多条航线。青岛陆路交通更加便捷,现已建成通向泰山、曲阜、蓬莱等省内各旅游胜地的高速和一级公路网。青岛电信、通讯业发展迅速,已形成集程控交换、数字传输、移动电话、数据通讯、卫星通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电信网。
(二)青岛工业旅游的竞争优势分析
1、人力和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工业旅游作为青岛市重点发展和宣传的特色旅游项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上都是尽其所能、不惜余力。这不仅有效推动了青岛工业旅游行业人力资源要素的逐渐优化,更进一步提升了青岛工业旅游资源本身的竞争优势。以青岛港为例,青岛港把加快发展港口工业旅游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十五”发展规划,自1999 年以来,为强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青岛港先后在人力、物力和基础建设方面给予巨大投入。一是成立了由3 名港务局领导组成的专项领导小组,在产业组织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上给予了保证。二是投入5000 余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景点美化、亮化。先后绿化港区85万平方米,完成景点雕塑10 余座,开发3 大类15种旅游纪念品。三是投巨资购置了豪华游船“港燕号”和12 部豪华大客车,专设了海上、陆地观光项目。目前,青岛港已经形成了具有港口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工业旅游区,年均接待游客达5 万余人次。(注5)
2、需求状况分析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熟悉各类高科技产品的旅游者,他们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观光娱乐的旅游形式,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工业旅游这种颇具知识性的专题旅游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目前在全球,工业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潮流,在法国,工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活动正在成为法国人旅游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其中,雷诺,标致,雪铁龙三大汽车公司所属的工厂每年接待游客达20 万人次。法国的核电技术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每年参观各大核电站的人数达30 万。工业旅游作为世界旅游业的一个新生力量,其发展方兴未艾。而就青岛而言,青岛的工业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在同行业中可谓各领风骚,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工业旅游的吸引力,使得青岛工业旅游产品的前景极为看好。
3、相关与辅助产业状况分析
作为工业旅游的辅助产业:农业、服务业、基础产业等在青岛市政府的配套规划与建设中,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青岛在城市经营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通过经营城市,不仅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带动了劳动密集型优质高效农业,更重要的是成功地推动了青岛从城市品牌向品牌城市的转变。所有这一切有力地强化了青岛的经济基础,为工业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总之,青岛市城市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显然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企业经营战略及竞争方式
工业企业既是工业旅游的目的物,同时也承担着工业旅游经营者的角色。在工业旅游活动的运作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名牌效应对工业旅游的良性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品牌的影响力上,同时还体现在企业长期积累的完善周密的营销网络、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宣传自我的营销理念上。这成为旅游产品在资源开发基础上,进行旅游市场营销的有力支撑。目前,青岛工业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运用新经济的理念和采用知识管理、营销管理、网络管理的战略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已初露锋芒。这就使得青岛的工业旅游突破了表面化的旅游概念以及一般意义上低层次的操作模式,将目前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了旅游管理活动中,这无疑极大地带动了工业旅游活动的全面升级,使之进入了较高的境界。
三、青岛工业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外宣传比较缺乏
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等客上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促销渠道上,青岛9 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均设有专门的接待机构,个别企业还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配有专业的导游员,基于对工业领域资源的认知,企业对旅游资源设置“垄断障碍”,这难免打击了其他旅行社的积极性。而且有的工业企业的旅行社仍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双休日不接待游客;有的工业企业的旅行社提出,凡其它旅行社介绍来的旅游团,必须由企业的旅行社安排食宿及交通。这样,地方旅行社推介工业旅游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工业企业的被动与地方旅行社的低调使得工业旅游在大众旅游方面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影响力。
(二)完整的工业旅游概念尚未形成
青岛工业企业所在的工业区大都建筑风格单一、环境的绿化美化水平较低。在青岛除海尔、青岛港务局和双星集团三家企业外,其余工业旅游企业几乎没有像样的宾馆饭店、商业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这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观光旅游景点相比,是一个明显的缺憾,也不符合旅游活动中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因而对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很不利。其次,青岛工业旅游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表现为自然的、现实的多,特色的、创意的少,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工业旅游活动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青岛工业旅游项目多数以简单的观光为主,尽管也有品酒、赠送礼品等参与性活动,但内容较为简单。青岛9 家企业的工业旅游活动几乎同出一辙,均是一个模式套出:参观生产线,了解产品形成过程;参观企业博物馆或展品室,感受企业及产品历史;观看资料片,认知企业文化;品酒(或赠送免费饮料);相关人员解答游客问题。这使得青岛的工业旅游具有相当高的替代性,加之娱乐和参与性活动所占比重较小,使得游客很少再次消费。没有形成工业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最佳利用。
(三)企业观念亟待转变 旅游产业与旅游消费问题研究——青岛市工业旅游的发展对策(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