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归结为量的减少或增加;而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揭示出由内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自我活动”揭示出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新质态飞跃的根本原因。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既然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本质,那么它当然也贯穿于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联系和发展,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质和量、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肯定相否定、继承和发展、回复印前进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法的各对范畴,在本质上无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中心线索,内在地把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联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既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又是认识、思维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认识工具、认识方法。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宇宙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的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是坚持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而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并由此而否认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发展,则是形而上学之要害。一句话,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突出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地位,决不是用它来包括、代替一切,而恰恰是为了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三、发展的决定性
1、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并说明事物和过程具有普遍制约性构思想、观点和理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的发展持辨证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统一既是世界运动发展的终极原因,也是每一个具体事物何以这样发展而不那样发展的具体制约过程,它表明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过程。
决定论并非是对世界发展的唯一解释,与决定论相对立的有(目的论和非决定论)。
目的论认为,人间万事万物均是由神或神秘力量按一定目的预先安排的,人只能听从“上帝”、“天意”、“天命”的摆布,目的论实际也是一种“决定论”,是一种反科学的“决定论”。有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承认世界的决定过程,但它们又认为决定过程是由绝对精神、理念等规定的,因而只是一种“观念决定论”。与“决定论”对立的还有—种“非决定论”。
“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为事物运动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没有规律和秩序可寻。西方某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无机自然界是受决定论约束的,而生物的发展、生理心理的变化不服从决定论原则。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决定论只在宏观世界起作用,在微观世界就失去了效用:“非决定论”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它认为既然社会生活都是由有意志的人参与的,那么人的意志,尤其少数英雄人物的意志就是历史活动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根本没有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可循。“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争论,是20世纪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热点,它对现代科学和现代思维方式起着导向作用。
2、决定论的发展历程
决定论思想就其渊源而言,在古代就已产生了。但对决定问题的具体探索,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回答方式。如同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一样,从古代到现代,决定论大体经历了朴素决定论、机械决定论、统计学决定论、辩证决定论几种形态。
古代的决定论是朴素的,这—,决定论形态虽然正确地描述了世界自身发展的过程,从总体上肯定了客观世界发展的决定性的特征,但它毕竟是自发的、直观的、不系统的。古希腊唯物主义肯定了原子与虚空构成万物,多由一产生,最终多又归结为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世界的发展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这些有关发展的决定性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天才的,但毕竟未经过科学的严格论证和说明,因而在尔后的发展中让位于机械的决定论。
近代唯物主义采用机械决定论的形式来回答世界发展的决定性问题。机械决定论的优点在于充分运用了当时的科学即机械力学理论,以力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论证了决定论。但是,机械决定论犯了简单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它把经典力学的思维方式当作哲学上的普通思维方式,把力学定律所表述的决定关系当作唯一普遍的决定方式,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都是按力学公式产生的,一切都是由先前的状态和条件完全地、一成不变地决定的,任何结果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机械决定论甚至断言,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历史和未来犹如在眼前—样、因为来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己完全被确定了。可见,机械决定论虽然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但由于只承认单—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并把一切偶然性、可能性都上升到必然性的高度,实际上最终决定了客观世界发展的决定过程,因而导致了预成论和宿命论的理论结果。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统计规律的发现,统计决定论取代了机械决定论。以基本粒子物理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证明、客观世界中某种事物的出现,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不一定按单纯因果关系运行,而是按概率分布规律运行。事物概率分布的统计规律表明,事物的具体过程和环节并不是直线、单向的,但其总的过程和趋势仍然是受制约的、有确定性的。统计学规律比动力学规律更符合现实世界各种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因此,统计决定论比机械决定论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性。
应该指出,无论统计决定论还是机械决定论,都是因果决定论,是从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来证明客观世界发展决定过程实质的理论。实际上,因果关系只是决定过程何以发生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全面地论证发展的决定过程。从因果关系可以进入到发展的决定过程,但不能把决定性仅仅归结为因果性。事实上,发展的决定性具有全面性和包罗万象的性质,这种性质只是片面地、断续地、不完全地出因果性表现出来。所以,不能把发展的决定性等同于事物的因果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辩证的决定论。辩证决定论吸取了机械决定论、统计决定论的合理因素、承认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制约性和规定性,并以这种原则去观察和处理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