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记录,与我同行——《数学成长记录袋》的运用 徐小红
【摘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改革新理念下的评价体系,从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多元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本着这个宗旨,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数学成长记录袋,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成就记录下来。下面笔者结合一年中的使用方法和自身的教育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得到完善。
【关键词】 成长记录 多元 评价 兴趣
教育评价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学习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能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改革新理念下的评价体系,从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多元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自信,并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求。本着这个宗旨,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数学成长记录袋,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成就记录下来。一个学年即将过去,学生们的记录袋中的内容渐渐充盈起来,我在感叹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同时,突然发现“成长记录袋”中记录的不仅有学生成长的足迹,也包含着我教学的得与失。
成长记录袋呈现了学生多元资料
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获得关于发展的动态“轨迹”,反映学生的真实进步。如:学生设计的数学漫画、数学
手抄报、我的数学“心电图”等。数学“心电图”是学生成绩变化的体现,主要是通过由各次数学测验或考试的分数排名而构成的曲线变化图,来体现学生的相对学习状况和成绩变化趋势。
举例如下:
我的数学“心电图”(七年级第二学期)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绘制自己的“数学心电图”,体会自己一学期的成绩变化过程:是在提高?还是在下降?若是提高则可鼓励自己继续努力,若是下降则需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寻找学习漏洞。
二、成长记录袋展现了学生的学习动态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学生记录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也许是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也许是一件令自己伤心的事,也许是自己最糟糕的测试卷等。让学生看到不足的同时,也记录下自己跌倒的“脚印”,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他们处事认真、严谨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如:805班班长周佳圆同学写的《都是马虎惹的祸》,深刻意识到自己审题过程对解题的重要性。她写道:“在晶莹的泪花中浮现出曾有多少次,由于马虎,我与高分失之交臂;曾有多少次,由于马虎,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曾有多少次,由于马虎,我亏欠了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让自己严谨些,远离马虎,不再与马虎为伍,养成细致、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看到学生的进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感到满足和自豪。而周佳圆同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满分120分的好成绩,一句“谢谢您,徐老师”让我感受到教育事业的伟大和神圣。
三、成长记录袋以动手操作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和竞争,通过对解答数学问题的规范化的掌握,培养学习的规范化意识,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如:每一单元的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阶段学习的回顾与反思,能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快进步,使学生目的明确,积极向上。如:教学中分层次家庭作业和单元测试卷分A、B卷等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焦虑,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感受,增强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在对优秀的、学有余力的学生,我采用每天做“附加题”形式,第二天主动向老师“淘宝”以获取正确结论,这样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修复,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三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硕果累累,806班陆宏杰同学二次获得余姚市数学竞赛一等奖,805班戴莉枫同学获得宁波市“东海杯”数学竞赛余姚市一等奖并参评宁波市三等奖,806班冯银忠等六位同学获得余姚市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并二次获得余姚市数学竞赛团体优胜奖,受到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成长记录袋鼓励学生观察数学现象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806班的陈淑佳、王锡琴、孙潘威、沈培佩等同学写的数学日记《我的数学万花筒 》、《鞋码原来是这样算的》、《高跟鞋与数学》、《烙饼中的数学 》等,充分说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积极收集数据资料,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如:陈淑佳同学是一个爱漂亮的女孩,整天幻想着有一天能像大人一样穿上高跟鞋, 成为童话中的灰姑娘。一次与我的谈话中, 无意间想起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穿上高跟鞋会让人觉得美呢?”我说这与数学有关! 陈淑佳同学惊讶地说:“高跟鞋”和“数学”根本差得太远了!过了几天, 我带给她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奇妙的黄金分割》,介绍的是黄金分割的比例是美感量化的体现。 这引发了陈淑佳同学的灵感,她开始在数学杂志上,数学网站上录找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 她知道了黄金分割的具体数值,并开始相信“高跟鞋”确实和“数学”有关。她写道:“事物之所以有美感是因为其形状的比例匀称协调, 在数学上, 这个比例称为黄金分割,经过数学家的研究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应为线段长度的0.1618 处”。她帮助妈妈量出身高、躯干(由脚底到肚脐) 的长度,利用黄金分割比例计算出高跟鞋的鞋跟的长度,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和肯定,再一次感受
到数学带来的喜悦!明确数学不仅可以从书本中学,也可以从生活中学数学,更可以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五、成长记录袋帮助教师、学生学习和发展
学生通过课堂45分的学习获得了多少?沉积了多少呢?教学之后的反思让我心有余悸,我的教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随手翻看学生们的“成长记录袋”,我想这里有我要寻求的答案。如:806班的王薇同学在成长记录袋里这样写着:敬爱的徐老师,在复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后,我对这一节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公式、概念、性质已经会背了,可是解题时困难很大?我通过对王薇同学的辅导发现该学生缺乏对函数图形的理解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对症下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记录袋里写下了这一行:谢谢您,敬爱的老师:我觉得学习数学又有信心了。从这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我也和学生一同体验到了什么是成功的喜悦。 学生数学成长记录袋也改进了我的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好建议又督促我不断地反思,使我体验到同他们一起成长的快乐,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他们希望能及时得到我的解答与评语。每当学生捧着它,心中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六、成长记录袋加强了家校联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平时建立了家校联系册,家长可以通过自评(说说我自己)、互评(同伴眼中的我)、教师的评价(老师眼中的我)了解子女在校表现,而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评价(爸爸妈妈眼中的我)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 这一工作得到了校长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通过记录使每一个学生经历同学间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如何真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通过记录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数学中困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 逆境中无畏无惧的人生态度。但本人对于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如何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较困难,需要在以后的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和改进。笔者坚信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一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铺就一条宽广的道路,它的的作用也在成长记录袋的使用过程中一一呈现,请老师们尝试使用,我想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