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探究时机开放书本思维自主互动解决”教学模式初探
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 李 平
本文提要:有人说,在目前应试升学压力下,应试数学教育与数学素质教育是截然对立的。也有人理
直气壮地反驳,搞好应试数学教育是体现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此,笔者花费两年时间(初一、二
学年),探索“营造探索时机,开放课文思维,自主互动解决”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为“营造探索时机”教
学模式),实现应试数学教育与数学素质教育的“双嬴”。
主题词: 探究 开放 自主
一、 对“营造探究时机”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营造探究时机就是从“理想状态下引导学生探究”过渡到“半主动半被动寻找时机引导学生”,再提升
为“主动营造探究时机”。
开放书本思维就是贯彻“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开放思维的边界、开放答案的多元化标准,营造
一个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气氛。
自主互动解决就是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二、探索问题的结构层次及依据
1、第一层次是针对学生智力发展需求(长期需求)的探究题,初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特点,
从小学到初中,其思维有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其发展正处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转化的初
始阶段,对他们来说,被要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用因导果的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执果导因、假设问题已解决、
引进未知数的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转化,被要求开始运用假设进行有预见性、形式化思维是有相当的难度。
2、第二层是次针对数学思想方法需求(中期需求)的探究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开始需要渗透数学思想方
法,以促使学生以知识系列的眼光去理解每一个零碎的数学知识点。
3、第三层次是针对课本知识点潜在的探究空间编制探究题,教师挖掘书本知识所蕴藏的探究学习机会,这
样才能顺应数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习题演练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主导。
三、“营造探究时机”教学模式实验过程
1、第一层次探究问题的实验情况
按初中学生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转化的特点,第一层次探究系列问题实验分别按初一
上学期、初一下学期、初二上学期、初二下学期四个阶段规划设计编制。
(1)第一阶段(初一上学期)“看图说理”系列探究问题实验
现在的学生可谓“视图的一代”,而初中学生正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转化的特点,他们
对图形信息的接收对对文字信息的接收能力更强的特点,笔者选择了 10 多幅专题图片作为探究素材。
(2)第二阶段(初一下学期)“观察联想系列”探究实验
要想一个学生投入探究活动,作为教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动力问题,另一个是技能问题,如果
说“看图说理”系列探究题更多的是解决学生投入的动力问题,则“观察联想系列探究”更多的是为了培
养学生观察和联想能力,为下一阶段更高层次的探究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第三阶段(初二上学期)发散思维系列探究题实验
本阶段探究题定位依据有二,一是观察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是进入高层次探究数学活动所需的技能,
二是数学不等于逻辑,数学是生动活泼的模型和思想,函数是变化的模型。许多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时
思路不开阔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发散思维训练。
(4)第四阶段(初二下学期)专题研究系列探究题实验
经过前三个阶段(约一年半)的训练,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于是,这个阶段采取专题性探究学习。
1、 第二层次探究问题的实验情况
教师通过展示对同一对象的文字表达、数学表达、图形表达的转换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和掌握表达转
换的技能,
2、 第三层次探究问题的实验情况
本层次探究问题定位为从应试教学的知识中挖掘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机会,换言之,从应试教学中拓
展素质教育。
本层次的探究问题定位为挖掘课本知识点的探究空间,具体做法就是把课本的一些问题的表现形式、
问题结构或表述方式从封闭型改为开放型,从纯数学问题改为实际应用题,从常规性改为非常规性。
四、“营造探究时机”教学模式实验效果
1、经过两年多实验,两个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