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课改后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矩形的性质》的教学为例
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 陈婷
[内容摘要] 本文对《矩形的性质》的教学进行课改新教材与旧教材两种情况下不同教法的比较,阐述了作
者在教学反思后的一个观点:觉得新课堂应是开放、生活、民主的课堂,但同时也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处理
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课改 反思 开放 生活 民主
一、课改后新课堂应是开放、生活、民主的课堂,我们必须注意这教育思想指导意义。
㈠新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它重视学生的探索与发现。
新课程使得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教师。
例如:在矩形的性质教学中,以前教材是从图形全等的角度推导出来,在当时的教材编排下,教师对
于中下的学生关注不够,最后经常都是把性质直接灌输给了他们。学生过关率约为 50﹪。
新课标后,添加了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知识,使得学生学到矩形的性质这一课时,早已熟悉图形
变换,所以在矩形性质教学时,我安排了以下这两个小环节:
环节一:实验操作:如图,用四段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将其直立在地面上轻轻地推动
点 D,你会发现什么?
可以发现,角的大小改变了,但不管
如何,它仍然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问题:我们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就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平行四边形?
环节二: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两张大小一样的矩形纸,其中一张为透明的,折一折,从而可以得到矩形性质。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也体会到了实际操作的乐趣,所以该节课比起以前的教学,学生更容易把握,在某
种程度上使学生更熟悉矩形的性质。
㈡新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它体现了生活化与数学化。
新教材的安排多了“你知道吗?”“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你认为”等字眼。因此,在教学中我
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
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如在矩形性质的教学中,我们便引入了生活的例子:
例:⑴工人师傅在做门框或矩形零件时,常常测量它们的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来检查直角的精确度,为什
么?
说明:这一个例子使学生意识到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三)新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做一做”、“问题”、“观察”、“思考”、“探索”、等栏目,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
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开发性问题或问题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
的发展;教科书中的习题也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知识、方法和技
能,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属于基本要求;另一类(C 组)则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用以进一步
理解和研究有关知识与方法,属于较高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反思课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学会在课堂中正确处理。
面对课改后的问题,我们应学会正确处理。在矩形性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觉课改后学生对于矩形
性质的把握是比较到位的。可是在几何语言表达方面,便远不如使用旧教材的学生。课改下,初二阶段的
学生证明尚未很好接触,使得他们对于过程的书写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教师若能把握这一点,在平常的
教学中早提点书写,训练说理题,学生也容易跨过这一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