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愉悦性原则 创设适学情境 湛江市第六中学 陈岳冰 [内容提要]: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智能潜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倡导愉悦性原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贯彻愉悦性原则,不但有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关键词]:愉悦性原则 适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谈谈贯彻愉悦性原则的必要性。(一)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思维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学科特点。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接受而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使数学教学直观化,运用比喻和通俗的语言使理论简明化,为此,数学教学中必须贯彻愉悦性原则。(二)素质教育要求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育活动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为了教学生。因此,愉悦性原则更是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三)评价教学系统优劣的主要标准有三条:信息传输与接受的主动性、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数学教育中倡导愉悦性原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与接受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愉悦性原则呢?(一)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环境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发挥情绪感染力,教学设计难度适宜,发挥教学吸引力,教学管理民主化,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二)渗透数学美育,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以美导趣,以美激情,以美启智。事实上,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每个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唯分数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在适当的场合,教师不能讲得太透彻,点到为止,要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和发现结论,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由“学会”变成“会学”,并因此获得自信,这是倡导愉悦性原则的核心精神。 (四)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实用趣味性。144
数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它们,教学将变得妙趣横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及时肯定,使学生获得信心和动力,学生在自我表现和锻炼中,获得自信及创新习惯,使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遵循愉悦性原则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