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六年级的学生稳步跨入七年级 ——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肇庆市第七中学 覃小英
【内容提要】从六年级升上七年级是学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六年级的学生稳步跨入七年级,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深入了解中小学数学的差异,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方法的衔接等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数学 教学 衔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可是七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降低了、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衔接。
一、深入了解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差异 为了了解中小学数学的差异,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得知主要差异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的知识容量和难度不同。
二、思考与分析 经过思考,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差异带给学生不少的困惑和烦恼,甚至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1 学生因不会学而厌学。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新课程,刚上七年级老师就让他们自主探索、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等,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对数学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形成了学生因不会学而厌学的局面。2.2 缺乏必要的双基训练。中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探讨的时间增多,双基练习减少,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而目前的教材都尚不完善,尤其是教材中编排的双基练习题较少,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2.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欠佳。现在的小学生缺少课外阅读量,进入七年级后碰到一些文字较多的问题就较难理解。
三、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1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注重预习。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中学教师要注重预习的指导和训练,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预习去探求答案,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学会思考。小学生学习数学多是模仿做题方法,很少去思考为什么,七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课的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及时巩固。七年级的数学老师几乎每节课都在教新的内容,由于所学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所以学生很容易将所学的知识遗忘。因此,中学的数学老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3.2 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把握好“传授”与“引导”的度。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发挥调度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力争做到适时的点拨。尽量削减中小学数学难度的“坡度”,科学地使用教材。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情况,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尽量削减中小学数学难度的“坡度”,为学生设置学习的阶梯。
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