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潮州市潮安县铁铺中学 张鸥
摘要:探究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发探究兴趣,拓宽探究思路;实施因材施教的探究形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过程的及时点拨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培养、自主学习。 从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虽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要自觉推进,勇于尝试,必定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益。本文以人教版《数学必修 4》“三角恒等变换”一章为例,对数学探究式教学做一点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问题以什么方法提出?传统教材大多用纯数字方式提出,而按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而展开,显得自然、生动而亲切。“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章的开篇插图,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从一幅风光秀丽的图卷,自然而然地引入“如何求电视塔高度”的情境。能求吗?如何求?学习的兴趣从乐意接受中油然而生。30
2、教材从能不能由sin α = 求得 tan(45o + α ) 到提出“能不能用 α 、 β 的三角函数值把67
α + β 或α − β 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来”。环环紧扣,令人跃跃欲试。 显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理解数学建模的方法,培养了抽象概括、符号表示、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学得颇为生动活泼。
二、作好必要铺垫,拓宽探究思路 对于本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设置和“如何用任意角 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 cos(α − β ) ” 的问题 探究,可在“能不能用α 、 β 的三角函数值把 α + β 或α − β 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来”和“如何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在 cos(α − β ) 两个问题中引导、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再整合众多学生分散的见解(闪光点),学生在这样轻松欢愉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更深刻。
三、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运用不同方法探究两角和与差正、余弦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导,或者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方式,了解、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两种推导 cos(α+β)的公式,可以获取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点拨,在学生探究中遇到疑难时,指导学生实现知识正迁移和变换思维角度 学生在探索时,对于用 OA 表示 cosβ,AP 表示 sinβ,∠PAC =∠Pox=α这三个难点,通过设计动画课件予 以 变 换 提 示 , 从 而 分 散 并 击 破 了 难 点 的 。 而 对 于
OA ⋅ OBα β− =α − βcos(α − β 可能有疑问,则可引导
=| OA | ⋅ | OB | cos(学生回顾第二章有关内容,使其理解。) cos() 式中的两处)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活动,教师既经历失败的苦脑,也初尝成功的甜头。可以肯定,这种探究式教学活动,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富有意义的是从数学望而生畏变为对数学饶有兴趣,对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和获取较好教学效果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