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对于“夹心层”人群,上海出台了怎样的政策以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
答:上海已初步形成了针对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针对“夹心层”及外来人才、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三种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思路。1,公共租赁房政策2,经济适用房政策3,廉租房政策。
(2)未来上海市住房保障政策的重心在哪个方面?为什么?
答:住房保障应以廉租房政策为重心,首先建立起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的保障,(廉租住房是住房保障最重要的方式),相比较起来,廉租住房有以下优点:一是,廉租房由政府提供租金全免和差额补贴,可以与住房支付能力极低的需求相匹配,决定了其应作为住房保障的主要实现形式。二是,住房保障制度保障的是居住权而不是产权,即首要解决的是有房住的问题,住房供应体系中低端的供应主要是通过租赁方式实现的。三是,廉租房容易解决保障供应和保障需求错配的问题,提高住房保障政策有效性,可以剔除有更高支付能力的家庭购买住房产权的需求和追求资产升值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介入。四是,廉租房更易于实现住房保障的退出机制,通过保障性房源的封闭运行、重复循环利用,提高政府住房保障投入的利用效率。因此,廉租住房应在实现对住房特困家庭保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其他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严重不足的人群,如刚文档的大学生,未来收入预期较高,虽即期收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但住房支付能力的积累不够,短期存在住房困难,低租金的廉租住房可以解决他们在成家立业或异地居住初期面临的经济困境,激励他们努力实现人生创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