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模式1
二、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与中国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的比较3
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剖析5
四、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建议6
内 容 摘 要
本范文以政府绩效管理的产生、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介绍了西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过去和今天;同时,以三个特引入了当今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通过对比方法,比较了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与中国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上的差异,尤其是在历史与文化上差异、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从事这一领域管理者在素质上的差别。经文献查阅和实际调查,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主要存在五点缺陷:一是绩效管理的标准不明确,二是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三绩效管理主体缺位,四是绩效管理评估方法和手段不科学,五是绩效管理评估的开放度不高。这些结果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正处在起步阶段,亟待国内相关学者、实践者和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最后,作者以个人学习和研究认识,提出了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三点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中国实情出发,第一次提出建立以中央统一规划、分区实施,逐步消除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差距,最后实现全国一盘棋,建立“中国特色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作出“中国贡献”。在具体实施中,作者也指出了先建区域指标性绩效管理的标准,后建国家级指标性标准,完善各个阶段的绩效管理法律规定和制度,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填充和删减不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条条框框,最终完成中国式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真正理论。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分析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源于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企业组织生产过程,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企业竞争发展的必有产物。同时,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兴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在企业绩效管理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政府绩效管理”运动。
一、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模式
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作为科学管理方法之一,政府绩效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现有的理论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再造理论
戴维·奥斯本提出了“五项战略”理论,即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和文化战略。本理论详细阐述了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步骤,并就政府再造的概念以及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提供了一些依据。然而,这种理论在政府绩效管理的流程、操作和指标设计等方面,戴维·奥斯本并没有给出多少具体的内容。
2、目标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了“目标管理”的企业管理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在肯定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基础上,企业领导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仅是简单地行使“行政命令”,而是运用激励方法,引导员工去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实现自我控制、自觉地运用自身措施去完成工作任务,达到自发地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种诱导、启发和激励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这个理论一经提出,迅速地在美国流传和接受,并为日本、西欧和其他国家企业纷纷地效仿。20世纪中后期,西方政府为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也借鉴了这种目标管理理论。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政府开始引入政府质量管理理论,即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工作原则、运行模式应用于政府管理工作当中,以公民对政府工作结果满意度为导向,以方案提出、公众评价、实施结果公布、结果信息反馈和过程结果追责,全面提高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随着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影响和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改革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开始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尝试活动,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局部地方政府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目前,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初步建立的有:有整体推进型、战略导向型、目标责任型、问责于民型、三位一体型和干部实绩型等多种形式,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正处于实践探索与理论检验阶段之中,有待于建立完整的中国式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4、杭州模式
2000年,杭州市委和市政府决定,以评选“满意”和“不满意”评价活动,衡量杭州市机关的工作情况、绩效、服务态度等各项指标,具体内容参见表1。
表1 杭州市公民满意度评比内容
评估指标
具体内容
分值
全局观念
政令畅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行政等
100、75、50、25、0
服务宗旨
对待群众的态度;对群众利益的关系程度;为民办实事情况等
100、75、50、25、0
服务质量
服务措施落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服务对象满意情况
100、75、50、25、0
办事效率
办事速度;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重事重办情况等
100、75、50、25、0
勤政廉洁
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兑现情况;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情况等
100、75、50、25、0
工作业绩
服务中心工作实绩;完成本部门工作实绩;目标管理考核实绩等
100、75、50、25、0
同时,杭州市政府开通了12345信箱、96666效能投诉、民情热线和政府信息公开方法进行政府绩效管理评估。
5、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的核心有六点:一是建立综合配套改革和功能区,二是建立特色与优化的经济和产业结构;三是以“两型社会”为标准,四是建立经济安全运行系统,五是长期坚持“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观念,六是建立能够融入国内“多圈多带多区”的功能。该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开拓发展新空间,借助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经验,在青岛未来发展上增加新动力。同时,作者介绍了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和天津模式,同时也参考了美国芝加哥城市群和波士顿城市群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
6、贵州模式
贵州模式是建立在工作目标与责任紧密结合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上,以社会需要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逐个实行目标控制,包括农业、人才、旅游、教育、金融、国有企业、交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几乎涉及到全省各个领域政府进入的管理范围。这种模式实践内容多,涉及面广,正处于实践积累过程中,有待于贵州政府分析、研究和总结,从模式阶段上升到理论阶段。
国内除了上述地方政府的试验模式,还有一些其他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实践中提出的模式,在此不再給予介绍。
二、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与中国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的比较
1、美国政府
在美国政府管理工作中,绩效管理始终贯穿到整个政府工作之中,比如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项目评估比率工具、绩效计分卡、竞争采购、绩效审计、绩效与预算挂钩等等,以满足美国社会对政府的支持。美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有以下特点:一是总统和州长亲自领导和落实绩效管理,二是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的绩效管理,三是通过国会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四是具有政府不断再造的理念和性质。
2、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及各郡政府以“公共服务协议”方式进行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在政府绩效管理内容中有明确而清晰的工作目标,以结果论管理;給予各郡政府最大的改革权利,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对各级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独立有效的审计和监督制度;对绩效管理的成效全部向社会公开,取得社会民众的知情权。英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以公民导向调整政府绩效管理方法,做到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的目标,三是首相和各郡一把手主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将社会稳定与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根本责任。
3、中国政府
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中国的各级政府还是一个初学者和实践者,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历史与文化上差异。英国和美国早在18世纪初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他们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明者和使用者,也是城市化的最早实践者。西方国家崇尚科学,知识普及率也较高,社会经验积累较多,遇到的社会问题较多,因而解决社会进步的能力比我们强,这是一个不争事实。而我国从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执政才65年;从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才运行了35年,而且是从国内计划经济转入国际市场经济,所经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绩效管理”新生事物在时间上太短。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美国家在价值观、认识事物能力上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比如,西方人崇尚个人作用,东方人崇尚集体力量;西方人追求真理,东方人追求政治;西方人以武力征服世界;东方人以和谐大同影响世界等等。
第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政府绩效管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建立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与之相配的上层建筑,也没有相应的政府绩效管理。英美两国属于人类社会的发达国家,中国属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两者经济水平在动态上至少相差30年。
第三,管理者素质差异。英美两国的管理者普遍具有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他们来自于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领域,比如大学、企业等相关工作领域,而我国管理者多由于政治原因走入社会管理岗位,再经历专业党校后担任地方政府的“一把手”。由于这种差异,在中国政府各级部门领导岗位上,一些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没有专业知识和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干部”占据着社会管理的主要工作岗位。最近,由中央政府公布的一些副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干部违反党纪、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现象充分地证实了这种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水平很低,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文化上的差异、社会发展进程上的差别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方面的差异;这些原因和差异也是促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进步的最好动力和源泉,相信我东方大国有能力和智慧在最短时间里找解决这种差距的办法,创建出适合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真谛。
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剖析
中国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经历了10多年历程,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还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理论上还需要修改和完善,具体表现在:
1、绩效管理的标准不明确
由于地方政府各部门分工不同,其工作职责也不同;中国地缘广阔,人口密度和素质不一样,有东南西北差异,有边疆内地差异,还有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差别,各省、自治区、各事业单位以及各个不同行业单位,如何定量定质较全面地考核管理工作,这是一个专业而需要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没有标准就没有绩效管理的结果,这样就会掉进了一种“教条主义或者形式主义”的管理。
2、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国家在绩效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这10多年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中,各地政府多以主要领导自发地开展当地政府的绩效管理工作,因此才出现了“杭州模式”、“青岛模式”和“贵州模式”等多种不同的绩效管理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相对落后,其中在制度化方面特别突出。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指导,评估的内容设计和评估架构因政府不同而异,造成衡量标准不准,难以形成制度化。因此,在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其绩效管理以预先确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考核,既不能反映地方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以社会和公众意愿作为可观衡量的标准,只为追求形式化达到考核目标,没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3、绩效管理主体缺位
在现有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中,政府管理存在缺位现象,包括过多的地政府部门参加,过少地的社会公众参与,或者只注重社会评价,忽视自我评价等现象。政府的自我评价是指政府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评价与社会公开,也包括各个部门的优胜劣汰及排名,现有的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着互相“包容”现象。
4、绩效管理评估方法和手段不科学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手段采用的是定期评估,这就存在开始评估时各个部门积极工作,一旦评估结果出来,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就不见了。这种手段没有达到绩效管理评估的目的。在评估方法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很难评估领导,在评估结果上也多凭经验、凭印象和凭感情。由于缺乏数据指标和科学评估方法,很多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完全是跟着感觉走。
5、绩效管理评估的开放度不高
与西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比较,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的信息化和开放度存在着与公众沟通不畅和交流困难问题。这主要是我国地方政府在信息化水平不高,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结果有时候不愿意全部公开有关。与过去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要做到“真正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我们的政府必须敢于面对“尴尬”,将“尴尬”作为一面镜子,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绩效管理工作水平,起到“再造政府”的功能。
四、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建议
绩效管理是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自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主政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方面是政治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是经济方面的深化改革。因此,在新的社会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改进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以指标建立绩效管理的标准
建议由中央政府规划的指标性区域社会发展目标,如东北地区、华东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华南地区3-5年社会发展指标,以岗位责任制先在区内消除差异,然后在区与区之间消除差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全国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在贯彻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方针时,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优胜劣汰”,让那些德才兼备的主要领导承担责任,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指标考核制度,就能迅速建立各个区域的指标性绩效管理,也能实现指标性绩效管理的目标。
2、建立国家和地区性的绩效管理法律规定和制度
根据绩效管理的进程,先建立区域性的绩效管理法律性规定,然后通过各个区域绩效管理法律规定的具体实践,整合出国家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最终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这是个新观点,很值得研究与尝试。
3、不断实践,完善体系
至于在绩效管理评估中出现的方法、手段、信息公开等问题,建议在上述模式下大胆尝试,科学研究,直面问题。中国从来不缺少智慧,也不缺少人才,通过长期积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上一定能够创建出“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新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中国贡献”。参 考 文 献
[1]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彼得·德鲁克.卓越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阿里·哈拉契米.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问题与经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 郭登先.城市发展模式转型:青岛的借鉴与创新[J].山东经济,2010(3)
[5] 翁列恩.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范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