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当前国内外主要研究和开发的新型给药系统有:
国外研究现状: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通过缓释技术达到控制扩散、溶出溶蚀等目的。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通过控释技术、膜控技术及渗透泵达到控释。
迟释制剂Delayed release preparation 通过延迟释药技术达到肠溶、结肠定位及脉冲式给药目的。
透皮制剂Transdermal Preparation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通过透皮技术——渗透促进。
靶向制剂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 靶向技术主要有:被动靶向技术,利用微粒化技术,通过乳化法或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药物微球、纳米粒、脂质体等药物载体的给药系统。
主动靶向技术:通过受体介导、单克隆抗体、配体、抗体修饰的前体药物、脂质体、微球等到达主动靶向目的。
物理化学靶向技术:如磁性微球、pH 敏感脂质体及热敏感脂质体给药系统。剂、离子导入等技术达到透皮给药目的。
应答式给药系统 Responsible drug delivery System借发病机理或病情改变时生理、病理某一关键环节或因素产生的信息来控制药物释放的给药系统,即是应答式 自调式给药系统,其优点是:更精密化、准确化、用量更准确,并且副作用更小。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利用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制剂。
国外研究现状:
进行新型给药系统研究的天然活性物质:目前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和开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单一活性成分:主要有葫芦素、 斑蝥素、去甲斑蝥素、秋水仙碱、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硫酸长春新碱、氧化苦参碱、氢骆驼蓬碱、小檗碱、丹参酮、川芎嗪、青蒿素等。有效部位:多糖类:冬虫夏草多糖、人参多糖、香菇多糖、黄芪多糖;苷类:人参皂苷、土贝母皂苷、绞股蓝总皂苷、葛根黄酮;植物油类:莪术油、 鸦胆子油、山苍子油、蓖麻油、薏苡仁油;蛋白、酶类:蓖麻蛋白等;其它:苦参素、 榄香烯等。
当前中药制剂与剂型应用特点与趋势:中药正逐渐利用现代的科技理论 、 技术和方法做到真正“去粗取精”, 达到“三效”:高效 、速效、长效;“三小” :剂量小、 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储藏 、运输、携带、使用,并且探寻有效物
质基础,通过各学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交融,逐渐实现中药制剂的现代化。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阿奇霉素(AZM)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红霉素相似, 仅在大环内酯上以氮取代 9A 位置上的甲基成为第一个氮环内酯抗生素。临床研究证明,该药对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具有良好疗效。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阿奇霉素的相关概述
1.1阿奇霉素的概念
1.2阿奇霉素的临床运用
2 抗病毒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现状
2.1抗病毒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的概述
2.2抗病毒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的分类
3阿奇霉素抗病毒药物的给药新型药物体系的研究进展
3.1呼吸系统感染
3.2泌尿生殖系统
3.3胃肠道疾病
3.4心血管疾病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吴元俊,唐云章,陆超. 阿奇霉素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观察.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18(6):557.
2 庞红霞. 抒罗康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6(18):57.
3邓松青,何洲,龙金海, 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选择与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04,26(10):791-792.
4张德平, 殷凯生, 夏锡荣, 等.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随机对照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中国新药杂志, 2000,9(1):41-44.
5 Lassus A. Comparative studies of azithromycin in skin and softtissue infection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by Neisseriaand Chlamydia species.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5, 25(Suppl A):115.
6 Mallory SB. Azithromycin compare with cephalexin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 Am J Med,2001,91(Suppl 3A):36.
7 Peter DH, Friedel HA, MCTarish D. Azithromycin. A review of itsantimicrobial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Drugs,2002,44: 777.
8 郑和义. 国产与进口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比较.中国新药杂志,2000,6(3):198.
9 郑占才. 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76 例.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1(3):221.
10 韩春雷. 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尿道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3,11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