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分国家公职人员行政道德素质落后于社会需要和人民期望。
国家公务员的选拨之路困难重重,但是一旦真正成为一名公务员的时候,却都会忘记当初烂熟于心的公务员道德准则。部分公务员并不满足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成为了其中一员。这都会大大降低公务员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水平。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了国家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这些问题则更具复杂性和困难程度。我们的公务员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敏锐的思维,更有效的管理和充满智慧的头脑。[7]而这些能力都必须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社会变革要求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公务员道德教育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至关重要。
案例3.1.2 2013年通州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总工程师樊某对群众三番五次的环境污染诉求采取搪塞、欺骗等方式解决问题,违反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造成严重影响。通州区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张某他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不为百姓做事。这两人已被先后免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已是失职行为,他们两人的免职也是干部作风问题的一块“警示牌”。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基本且核心的工作任务就是服务群众,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通过层层考验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却会忽视这一基本的行政道德素质要求,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人名的期许。
3.当面对其他人存在行政道德缺失问题时,缺乏勇气。
这是敢不敢实事求是的问题。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国家公务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求得正确的结论。要做到实事求是,有时候会遇到强大的外在压力,这就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种勇气既是要求在黑暗的外在环境中保持人格的纯洁,在事实面前不会因为个人的利益或者其他原因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也许某些国家公职人员并不是为了“谋利”,仅仅是为了“避祸”,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都会对社会和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无私才能无畏。只有彻底刨除利己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时刻不忘自己工作的宗旨,才能拥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才能直面现实、讲真话,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之路。[8]
4.行为要求出现片面化,短时化。
有些行政人员对理论浅尝辄止,对实际操作“蜻蜓点水”,作风漂浮,抓住理论的“片言只语”和实际的“一鳞半爪”大做文章,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只会出现错误的行为。
案例3.1.4 曾任山西省省长的于幼军在山西省征服系统干部大会上,曾经尖锐批评“有些部门决策草率,朝令夕改”;“有些地方做了承诺却不兑现”。公务员言而无信,决策带有随意性,自己制定的政策不去执行,对人民群众允诺的优惠条件不履行,出尔反尔。这些表现都是公务员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学习的结果,错误的观念必然会出现错误的行为。因此,公务员的道德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推进。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1.上级领导的“高”指标要求。
社会上严重存在的虚报浮夸风的“风源”有部分是来自于上级的“高”指标压力。各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也必须立足于实际,这既是人民群众生活发展的客观实际,也是国家行政人员的办事水平,办事能力,办事效率的客观实际。然而上级领导的理想化,如果没有考虑公务员的客观实际情况,最终也会徒劳无功。
案例3.2.1 2004年12月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收费和教育发展视察小组分别到中山市和珠海市视察,代表们来到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进言说,目前有些教育政策比较混乱,甚至互相矛盾,原因在于教育发展受到太多的干扰。当然其中少不了上级领导的“高”指标,这样的教育政策只能让目前的教育发展止步不前。
的确,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教育指标,有些指标甚至不切合地方实际,一味的“高”要求只会增加政策执行的负担,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确立正确政策的光明之路。
2.缺乏切实有效的国家公职人员行政道德再学习的培训。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了国家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社会变革要求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党和国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目前的公务员行政道德教育落后于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公务员的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进行工作考评时缺乏详细的道德指标,这就使得公务员在工作中,道德意识薄弱,没有形成科学而优秀的公务员道德观,落后于现实形式的需要和社会的期望。
3.2.1 2013年,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积极拓展公务员岗前培训形式,创新培训内容,对新招录的乡镇公务员开展跨区域体验式岗前培训,一方面,章贡区引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各类人员授课,安排乡镇组织委员、村党支部书记以及优秀乡镇公务员代表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就乡镇工作环境和特点、农村工作方法和内容谈经验、谈体会。另一方面,章贡区与邻县合作,安排学员到章贡区和赣县两地的社区、农村开展实地调研和体验式教学,并撰写调研报告。切实提高乡镇公务员服务群众水平。
论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