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内部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基础管理水平低
本企业的管理表现出“重人情,轻制度”的特点,任人唯亲现象较普遍,非亲非故的优秀人才难以留任,人才稀缺。企业采用有限责任企业形式,股东人数为较少,股东之间的关系多为家庭血缘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股东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形成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和自己激励自己的局面,则谁来制约企业的高级管理者?管理的“人情化”,使得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欠科学合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并且该企业在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呈现管理随意化特征,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股东)受到的直接激励和约束来自于其对企业的投资即股权,企业制度的执行全靠自己的自觉,执行力大打折扣。
此种治理结构,使得该企业管理者(股东)追求自身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可能损害债权人、职工、政府的利益和逃避社会责任,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难以赢得资源供给者的信任,致使企业筹资较难。
2. 企业高层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自身信用
由于该企业自身经营风险较大且信用观念薄弱,加上企业经营规模小、自身资本较少负债较多、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而银行信贷的风险管理责任追究日益强化,使得许多基层银行存在惜贷心里,信贷员为了避免日后的企业违约风险,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以减少坏账隐患。而该企业高层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自身信用,还款意识淡薄,人员素质还款能力差,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信用良好的大型企业,因此该企业筹资面临很大的困难。
3. 公司规模小,抵押物不足
无论是什么企业要求贷款或者担保,都需要有担保物来提供保证。本企业仅有的抵押品就是其有限并且价值低廉的土地、房产和机器设备,其规模也就制约了这些抵押品的价值。而且抵押登记评估的手续繁、环节多、费用高、随意性大等问题,让企业不堪重负,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限制了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该公司的财务不透明且不规范,因为其缺乏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对于该企业来说,不能提供抵押和担保,因难于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获得贷款的机会大大降低。
(二) 公司外部原因
1.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大
因为贷款手续麻烦,而本企业规模小,而单笔贷款金额也较大,但像担保机构一样,银行出于贷款安全性考虑,在向本企业贷款时,采用的审查、评估程序,与对大企业贷款时的程序基本一致,甚至比大企业的程序更复杂、繁琐,除要交贷款申请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验资报告、评估报告、董事会协议、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效益分析材料等书面报告以外,还需提供贷款担保书或贷款抵押物的资料,而本企业提供不出这么详尽的资料或不堪忍受这么麻烦的手续而放弃贷款。
再加上企业贷款具有次数频繁的特点,其发放程序、经办环节与大企业是一样的,所以从成本和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更乐于贷款国有企业、有政府支持的项目贷款上。
2. 银行信贷观念和利益驱动力的影响
银行对企业信贷积极性不高,也受经营观念的影响。如果银行贷给企业,承担的风险高,却获得相同的收益,所以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和动力都不是很大。
由于该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为掌握本企业的真实信息,商业银行不得不付出大量人力、物力。
再加上本企业贷款存在额度大、时间急、频率高、期限长的特点。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企业通过合理安排一定经济实体内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和数量,从而控制经济实体的整体规模而取得节约或经济效益。所以,与大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对本企业筹资成本高,收益低,手续繁杂,存在贷款成本规模不经济的状况,因此,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存在歧视,贷款积极性不高。 转贴于 中国范文下载中心 h
3. 政策扶持不到位
近几年,针对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小企业的筹资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和影响。加之国家宏观政策向国有大型企业的倾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多次实施优惠政策,外资实行减免税收、设立保税区等“超国民待遇”,国企实施的与中小企业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不同的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筹资条件等“国民待遇”,使得以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只能享受“亚国民待遇”,经营、融资、发展环境处于不利地位,严重挤压了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偏重于指导,可操作性不强,亟待呼吁出台一些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筹资难的有效、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赋予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筹资待遇和发展环境。
而且我国财政资金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部分中小企业有机会从地方财政取得少量的资金支持。
五、 东营金磊建安有限责任公司筹资的完善对策
(一) 公司应采取的对策
1.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加自身积累,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和提高自身积累能力入手,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引进优秀管理人才,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用水平,进而增强融资能力。重点解决企业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的资金安全和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以最严肃的态度来将自己的企业治理成一个信誉良好、作风稳健、财务清晰、管理规范、主业稳定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2. 充分拓展一切可利用的筹资方式,使沉淀与分散的资金滚动起来
充分拓展一切可利用的筹资方式,使沉淀与分散的资金滚动起来,日益向本公司聚集,筹资源头的潜力很大,只是因筹资方式不畅而变成“死钱”,即资本倒流而回归货币。本公司应走出“只有跑银行一条路”的习惯筹资观念,充分利用境内聚资、境外引资、闲置资产变现等多种筹资方式,如银行增加核销呆坏帐准备金与降息、债转股、土地与资产变现、分离企业办社会、股份合作制、公司制改造、预付订货款、引进境外资金等都是可供利用的筹资方式。对于本公司来说,应当分析情况,因企制宜,充分疏通起来,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方式畅通无阻。
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才能。积极推行让经营者持大股和进一步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使其前途、薪酬、风险责任与经营业绩挂钩,与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二)对政府的改革建议
1.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监控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监控体系,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俗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讲的是筹资信用。反之,“只借不还,再借就难”。这讲。的是筹资风险。当前中小企业筹资难,关键是信用丧失,风险障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对大企业,贷款风险较大,加之积累不良贷款的前车之鉴,因此银行向中小企贷款顾虑增大。这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担保基金、贷款保险等多种形式,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这就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监控体系,发展筹资经纪人中间组织,发展沟通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的职能,通过资信评估、反担保、强制再担保等方式,控制风险,并规范由担保机构与债权方、债务方、再担保机构按比例分散风险、共担风险的机制。这种机制,一方面要求各金融机构简化抵押担保登记和公证手续,合理确定抵押登记和公证期限。另一方面要求中小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采取得力的降低与消除风险的措施。只有各方都按市场法则规范操作,中小企业的筹资环境就会得到优化,中小企业的筹资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除筹资者与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支持,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也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这是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