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上主要存在着对现金管理的疏忽,如坐支现象严重、频繁使用现金购销货物、借用银行账户以及个人借款长期挂账不清理等现象,使企业资金的使用没有计划,盲目生产以及购置实物资产,占用经营资金,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或经营急需资金时陷入财务困境。其次,在应收账款上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赊销政策等,缺乏有力的资金回收措施,使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资金回笼缓慢,容易形成呆账和坏账,造成资金链紧张,造成的坏账、呆账给企业带来了大量利润流失。此外,在存货方面无盘点制度,造成滞销库存商品不能及时变现,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收入的数倍,这些原因都是生产与销售没有进行有效配比,销售发生时无法及时回拢资金,白条抵库等现象也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3.市场定位盲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极其残酷和惨烈的。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 而民营企业由于信息来源渠道不畅, 决策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自我意识较强, 做事武断, 很难避免主观臆断, 仓促决策, 造成市场定位的盲目性。有些项目只能运行一二个生产周期, 在企业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张时, 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有些项目甚至是开工之日, 便是下马之时,形成了很多半拉子工程, 造成了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
4.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和强势, 包括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产品优势、营销优势、品牌优势以及企业形象优势等, 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差, 目前大部分仍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根基相当薄弱。尤其是加入了WTO 之后, 我国的民营企业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不仅面临国有企业的竞争, 而且还将面临外资企业的冲击, 发展之路仍然是艰辛和坎坷的。
5.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
在我国, 广大的民营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的重要岗位主要由家庭成员及其亲属担任, 这在企业创办初期, 还是能够满足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 但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 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已显得落伍。另外, 从技术手段上讲, 现代企业大都采用了MIS、BPR、ERP 等先进的管理方式, 而民营企业限于管理人员及其员工的素质等方面的制约, 很难推行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企业的管理也仅仅停留在“生产型管理”或“经营型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上。
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宏观上制定符合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1.健全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严格执法。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广大的民营企业对自身的法律地位已很关注。在法律上获得与体制相同的“国民待遇”,为民营企业在公平、 公正的新形势下稳步地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政府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
2.要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
彻底改变工商登记手续繁杂,办企业入门难,多头审批,关卡林立,市场准入随意性大等问题。对于当前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失信”现象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等现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政府机构必须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生产,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服务网络,很多民营企业难以进行专业化生产而在市场竞争败下阵来。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对民营企业应强化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培训服务、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
3.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20(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