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银行业而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实施将影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协议将迫使银行为更大规模的放贷和投资留出更多资本拨备,使部分银行面临融资压力。第二,新协议要求银行将普通股权益作为其第一级资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迫使银行降低或是放弃对一些高风险资本类型的依赖。第三,新规将提高借款者的借贷成本,并限制放贷。因为,随着银行资金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下游消费者融资成本增加。银行必须提高储蓄资金以避免潜在的资产损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存在扣减项目不全、部分债务资本工具不合格、股权投资处理方法不严格等问题,巴塞尔III的出台对商业银行面临的实际资本充足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还使得补充资本时可选资本池减少。急于用过高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来控制银行的风险,可能造成银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长期规划的实施,不能有效改善资本结构、转变盈利模式,不利于银行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机制。更大的可能是倒逼银行一致选择资本市场,最终将成本转嫁给投资者和消费者。
三、 中国商业银行在新资本协议下的信贷风险管控建议
(一)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传导与灌输
1. 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型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巴塞尔III的框架与理念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水平,关键的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渗透到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构建系统性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促进银行从传统的部门银行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的流程银行转型。在流程银行在实践中,一般的流程银行在信贷业务层面,承担前台市场营销职能的按照服务的客户对象通常分为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金融机构部等,中台风险控制部门一般包括信贷(授信)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等,后台支持部门一般为信息科技部门,此外,信贷业务的监督系统中还涉及独立于经营框架之外的稽核部门(见图片4 流程银行的典型框架)。
图片4流程银行典型框架
2. 协同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
我国商业银的风险管理文化尚不成熟,风险控制活动与业务拓展还无法相互推动,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与理念交互欠缺。商业银行要积极通过培训、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树立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并行不悖的概念,强化风险管理在价值创造与价值发现,改变以往对风险管理的偏见,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以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为基础、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基本原则,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辨证关系,因地制宜,渐进式推动,为科学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做好思想和舆论准备,促进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同生共进。
3. 强化全流程、全方位动态风险管理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一些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偏重事中的问责与的损失管理,将风险控制职能局限于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需要向全体员工传输全流程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日常经营的所有工作节点,从单一的、平面化的风险管理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风险管理转变,强化业务部门在风险管控活动中的参与,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强调事前控制与全流程风险管控。
商业银行需要围绕风险管理战略目标需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敏感行业压力测试,及时修订并调整授信策略,加大对重点优质客户授信支持力度、优化客户结构,加强贷后管理和不良贷款清收,加强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信贷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二) 构建与全面风险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架构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于巴塞尔III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