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了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治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结构、会计核算形式及其内部控制制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改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形式
会计电算化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的内部控制形式已无存在的意义。如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表、账账核对、账证核对等。由于会计核算工作全部由计算机完成,整个处理过程分为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可以一气呵成,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除了最初的数据录入由人来操作之外,其他的内容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 会计软件来实现的。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单一的人工控制转换为人工和程序共同控制。由于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个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者不起作用,由于人们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作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性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没有非法操作收稿日期、修回日期或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是不会出现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试算不平衡现象的。这种现象的转变使得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转变。
(二)改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
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的数据一般都是集中有计算机数据部门来处理的,会计门人员可能只是负责最原始的数据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入的各种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而财务由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形式的转变,使得企业不用过度关注账务内部本身是否出现不符合,所以会计电算化内部由数据正确性控制的重点转移到了数据输入环节,会计系统内部控制重点转变成了由对的控制为主到对人、机控制为主。这种现象使得企业财务人员不用过度的关注财务处理是否会出现问题,而是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财务的管理之上,这对财务的核算来讲是一项重大的改变。财务人员对核算的解脱,使得他们能够腾出手来对会计的预算和分析进行更为细致的处理。这样一来,企业会计的重点就可以发生偏移,而不只是再让财务数据的整理占用大多数的时间。会计的记账处理和时候分析、事前预测同等重要,在会计电算化还没有普及之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会计的账务处理、对账、报表的编制等上面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应的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就会减弱。对于企业来讲,数据是历史的, 是记录过去的,根据历史的数据来总结过去预测未来也是财务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内控控制的重点改变,这对财务核算来讲是一大进步。
(三)改变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用,不仅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以及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护、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这是一种全新的内部控制方式,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依据的,主要及计算机系统为核心,进行严密而有序的控制。这种内部控制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加先进。
(四)改变内部稽核机制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拥有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签章,以此形成了层层复核、条条把关的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基本都是通过人员的权限相互牵制的,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审核,来控制企业的风险。而且由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繁琐,导致整个会计核算流程中特别容易出错,对于每个环节进行复核把关也容易以此找到事项的责任人,最后责权分明。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大部分处理有计算机完成,审查、复核等控制制度被削弱或者取消了。因为在整个业务处理的流程当中,除了期初数据的录入是有人工录入的,其他全部电脑生成,出错的几率大大减小,而且出错的问题也是由于系统本身,并不会因为人而犯错。所以只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把关,对企业的会计系统进行审核,其他手工会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都将不会存在。对企业来讲,企业内部稽核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稽核机制的改善、简化对企业来讲也是成本的节约,企业可以不用再去过度关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否会产生错误,而只是关注录入的正确性,和对结果的分析。
(五)改变会计信息存储介质与方式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