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0年左右,本人初练书法,对于书帖上的名家墨迹,崇拜不已,于是学习起来,自是非常究形,总想和字帖上写得一模一样,当然这也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学习书法理当从楷书开始练起,以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而后再练别的字体字型则可得心应手。的确,我将《多宝塔碑》临摹了无数次之后,再临摹其他名家的帖子,比如赵子谦的,感觉效果很明显,游刃有余。王羲之的“惊鸿”和“游龙”,我辈自然无法企及,但是,当书法练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字型已经不再重要了,讲究的则是字的神和意,说到底是写书法者的心情。我练书法不喜欢直接用墨汁,而是喜欢用墨块在砚台上慢慢地研磨。磨墨很花时间,要想把墨磨得好就更花时间了。要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去磨,这样磨出来的墨就会很细腻,不起泡。我喜欢磨墨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磨墨可以让我的心情平静。写书法要求有一颗平静祥和的心,要求掌握一定的呼吸吐纳的方法,写字的节奏和呼吸的频率相结合,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体现自己最高的水平和最升华的意境。因为书法的至高境界本来就是重意而不重形的。说到底,练书法根本上是练心、练意、练志、练气,练的是呼吸均匀、气息的调和顺畅。
第二,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导学要端正,正本清源才是王道。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这是我要追求到达的境界。而想要达到这种境界,莫过于“临帖”。 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手,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使初学者从传统中掌握前人的用笔和结体,使其有法度。“临帖”易得前人笔意,关于如何临帖,前人已有很多精妙阐述,赵孟頫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临帖”是学书法者的必经之路。从临帖可以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的浓淡枯润,运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等。只有通过“临帖”才能进入到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前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
关于学习书法的体会(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