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随想录》中巴金人性的真诚 摘要: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的重要散文作品之一,是用“真话建立起来揭露文革的博物馆。”[1]巴金做人实事求是,敢于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旨在向全世界展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本文打算通过对《随想录》的研究,重新认识巴金实事求是的真诚人格,从而揭示出《随想录》深厚的人文主义历史底蕴。 绪 论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的创作大家——巴金先生在上海去世了。这令全世界所有喜爱他的人感到痛心,同时也感欣慰。痛心是因为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欣慰是巴金从此摆脱了病魔(“半年来我写字越来越困难……”[2])和心魔(“在梦中受到魔怪的围攻,无可奈何的高声呼救……”[3])对他的捆饶。他走得安详,得到了解脱。他给后世留下无数丰富的文学遗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寻。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2月25日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大家庭中。少时家庭环境的优越并没有让巴金养成一种逆来受顺的性格,相反,却让他在这个礼教严谨的家庭中看到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与罪恶,并试图想要从中解脱出来。正是这种矛盾思想,促成了他早期无政府主义信仰,他多次参加无政府主义运动。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才唤醒了巴金,当“五四”新思潮开始冲向盘根错节的封建老窝中的每一个角落,巴金也在接受这种新思潮的同时由无政府主义转向民主革命,也正是在这场时代的大风暴中,巴金作为文学革命者登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舞台,并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开始他追求、探索、悔悟的一生。 点击下载:
![]() 试论《随想录》中巴金人性的真诚相关范文 |
上一篇:试论西府民间童谣 | 下一篇:试论《边城》小说的美学特色 |
点击查看关于 试论 《随想录》 巴金 人性 真诚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