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体验的诱发
体验的定义
“体验课程之‘体验’则是立足于精神世界,立足于人、自然、社会(主体与客体)整体有机统一的‘存在界’,这是‘意义’的建构、‘存在’的澄清、‘价值’的生成。”(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
浅谈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体验的诱发 体验的定义 “体验课程之‘体验’则是立足于精神世界,立足于人、自然、社会(主体与客体)整体有机统一的‘存在界’,这是‘意义’的建构、‘存在’的澄清、‘价值’的生成。”(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既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既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总第144期) “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纬度,中国教育学,2001年第2期) 综合以上名家的观点,体验可以看作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的意识。体验是现代化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强调身体参与,重视直接经验。 二、珍视体验的原因 . 1、学生学习的过程需要体验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在体验中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多元培养学生的质态度、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 (1)、新课程反复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感悟语文、体验语文。如在“课程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语文的魅力。 语文学习在生活实践中,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严格地说,语文实践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主要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有效体验语文魅力的重要途径。 (3)、汉语言的自身特征也要求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还要利用汉语言文化积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只有古人体验了生活的各种滋味,才会有“春风得意马蹄急“,才会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才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等诗歌名句。语文教育要根据汉语言的自身特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指导学生体验的方法 .1、利用经验设身处地体验 点击下载:
![]()
|
上一篇:浅谈在线销售的营销策略 | 下一篇:浅谈用企业文化构建企业的核心竞.. |
点击查看关于 语文 教学活动 中学生 体验 诱发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