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61502 设区市的立法权限范围研究摘要赋予地方立法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解决社会矛盾、处理地方事务、充分发挥法治在地方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制度设计不恰当,可能会导致法治的碎片化,降低立法质量,助长地方保护主义,削弱中央的立法权。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对策来建立市、区的地方立法..
XCLW61502 设区市的立法权限范围研究 摘要 赋予地方立法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解决社会矛盾、处理地方事务、充分发挥法治在地方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制度设计不恰当,可能会导致法治的碎片化,降低立法质量,助长地方保护主义,削弱中央的立法权。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对策来建立市、区的地方立法。为了保证地方立法的质量,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加强授权地方立法的备案和定期评估,科学合理的配置地方立法权。 关键词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立法监督 目录 摘要 I 引言 1 一、 设区市的立法权的正当性及其限度 2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2 1.立法权与立法权限 2 2、地方立法权与设区的市的立法权 2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正当性 3 1.地方立法权的宪治理论基础 3 2.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的现实依据 3 3.满足立法需求 4 (三) 设区的市立法权面临的挑战 4 3.地方保护主义与区域壁垒的强化 5 二、原“较大的市”立法权限范围的实证 6 (一)原“较大市”立法量化分析 6 (二)立法需求与权限范围的关联度 6 (三)已有法规超范围的出路 7 三、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的具体分析 7 (一)三大范围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7 (二)“城乡建设与管理”的范围界定 8 1.三大范围的重叠交叉 8 目前,教育和社会保障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是城市立法的重要内容,因此上述两个领域也应纳入城市立法。在我看来,“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城乡建设与管理,城乡建设与管理。上述两种内涵所涵盖的权力范围是不一样的。前者不仅要管理城乡事务,而且要管理城乡事务。后者不包括城乡事务的管理。 8 2.“城乡建设与管理”范围的综合界定 8 (三)起范围立法的审査机制 9 1.法律保留原则 9 2.法律优先原则 9 3.事后的法律监督程序: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 10 4.中国特色的立法监督制度 10 四、 对设区的市的立法权建议策略 12 (一)使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得到有效赋予和行使。 12 (二)一定期限内对受赋权的地方立法加强审 12 (三)设立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定期评估制度 13 (四)科学配置地方立法权限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设区市的立法权限范围研究相关范文 |
上一篇:明显不当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探究 | 下一篇:宪定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
点击查看关于 设区 立法 权限 范围 研究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