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937
浅析当前有关民事立案工作中的问题
[摘要]: 立案工作,对外服务当事人、对内衔接审判庭,是司法公开和审判流程管理的第一环节。立案登记制改革的要求和优化诉讼服务的期待,使得立案工作在工作作风、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亟待改进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立案工作 管辖 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利益纠纷的活动越来越多,相应的,到法院立案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民群众普遍反映打官司难,这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立案是进入诉讼程序的第一关。为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下面对民事立案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
一、当前立案工作的现状
立案工作,是纠纷涌入法院的第一道关口,是司法公开的第一环节。很多纠纷涌入或被推进法院,使得立案工作处于瞩目聚焦的敏感前沿。客观上,纠纷背景不同、诉求动机各异、认识分歧不一、矛盾交织复杂;主观上,也反映出法院的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既要有效保障当事人诉权,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纠纷,坚持做到有诉必理,有案必立,又要避免不负责任的将立案工作单纯等同于“登记挂号”而盲目随意受理。
1、个别法院服务意识不强,理念转变不到位。
工作日分时段立案,而不是正常工作日全天候立案。有的出于结案率等原因,年底隐形控制立案,引发投诉和反映,以前就有人在网上发帖,炒作宣泄对个别法院和个别法官不畅通立案渠道的不满,给法院整体立案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实行立案登记制,对起诉从实质审查转向形式审查,但并不是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无需经过任何审查,也不意味着法院能够包揽解决所有社会纠纷。登记立案的核心,是依法保障当事人诉权,重点解决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增设门槛等问题。
浅析当前有关民事立案工作中的问题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