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社会问题的现状如何,有哪些成因?
答: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社会问题现状存在主要以下问题:一是触网低龄化。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在上初中以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二是未成年人容易受不良网络内容的侵害。自控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对于包罗万象的网络充满好奇,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上网,随意浏览不健康内容,已成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三是沉迷网游、依赖手机或者电脑,导致其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各种并发症随之而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易怒等现象,甚至心理上还会产生孤独感,引发犯罪。
成因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自身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二是家庭教育不良影响;三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四是文化市场的失控;五是同龄群体的不良交往的影响;六是网络经营者的屡屡违规;七是网络内部存在漏洞;八是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差。
问题2、未成年人网络社会问题的法律对策有哪些,未成年人出现网路问题后该如何进行保护?
答:未成年人网络生活问题的法律对策:
1、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网络社会的法律保护体系。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未成年网络社会问题责任;
2、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一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二是开展网德教育;三是建立“一站式”管理平台;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
3、加强场所管控,做好防范打击。一是加强对社会网络场所的检查;二是加强未成年网络犯罪的侦破力度。
未成年人出现网络问题保护措施有:
进一步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确保未成年人各项权利得到保护。一是坚持教育感化和挽救;二是坚持分案处理;三是坚持不公开原则;四是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五是坚持全面调查原则。
进一步完善少年司法制度体系。一是制定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独立的程序法;二是建立适应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少年司法机构;三是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审判的新措施、新方法。
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落实帮教转化。一是把“问题未成年人”纳入到重点人口管理中,并做好帮教转化工作;二是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建立健全帮教小组,制定帮教计划,落实帮教措施,认真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未成年人,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安置工作,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弃旧图新,重新做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