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者与被服务的关系管理 桑琳
摘要: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所传递出的一种情感和交流的方式,是无形的,非等同的,有着差异存在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所产生服务质量程度的差异,都没有相同的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服务者是根据被服务者的要求,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服务技能及服务范围,来逐渐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也就是说服务者总是处于被动地接受被服务者的要求。因此,适应和满足被服务者的要求,是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服务者的应变能力。所以,不同的服务者的技能,决定着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换位思考 综合素质 舒适 贴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服务理念至上的社会氛围里,在服务于他人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被别人的服务。
服务与被服务都是快乐的,微笑是世界共同的语言。
优质服务的显现,在于服务者满足了被服务者的要求或者说超越了被服务者的期望值,让被服务者感到舒适,贴心,被服务者从满意程度上来体现。
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可能分别从不同的环境中走出来的,接受的教育程度也就各不同,从而使综合素质、文化程度、修养品行产生了差异。
在理解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上,以及服务方式上,有着一定差异的,从而导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理解服务质量的差异也各不相同。
人们在生活的需求中,我们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在接受别人的服务,只有极小部分的份额是在服务于别人。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当别人接受你的服务时,想想自己是喜欢礼貌的服务,还是因劣质服务给你带来郁闷呢?用自己喜欢的被服务方式去对待别人,别人会致以感激的微笑。那就是我常说的,客人的微笑是对服务者满意程度的最高评分。
2.客人的微笑是对服务者满意程度的最高评分。
友好的服务态度和热情,能彼此之间更加容易沟通,也可以更好地营造一个和蔼的氛围。当你求助别人时,人们会乐于助你,让人们相处在一种良好优雅的环境中,彼此间交流得更加愉快,心情爽朗,处在高昂感激的氛围中。良好的服务,可以增加各界人仕,各个阶层,对服务者良好声誉的随处传播,更加有益于某个群体,某个阶层,良好形象的提升。
所以,只要你抓住极少数优质服务于他人的机会,就能享受极大部分人群对你的优质服务,怎么算,我们都不会吃亏的。
在角色上,都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在岗位上是为他人服务,一但离开了岗位,就变成了被服务者。
作为服务者时,往往知道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总希望别人能配合或支持理解自己的服务,并在合理的范围里提出要求。同时也会对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或不配合等而苦恼,甚至与客户产生矛盾。
作为被服务者时,却往往勿略了自己曾经作为服务者时的艰辛,任性地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便横穿马路、随意指责他人、要求别人做些难以做到的事情,或者提出一些不实际的要求等等。
这些现像的存在,是因为一些人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我认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两者之间,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谦让。双方都应该提升一下两者之间的认识和关联。可是,往往一部分的人,做不到从服务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所有的服务者都应当满足被服务者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
3.万物都是服务者,同时也是被服务者,两者之间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甚至在整个自然界,细细想来,所有的人都离不开服务者与被服务者这两个角色的转换。大自然是为整个人类服务的,但同样也需要人类为它服务。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优美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人类的衣食住行,但大自然它依然也是被服务者,它照样需要人类的服务,照样需要人类的呵护。如果人类只知道一味地从大自然中摄取,而不为大自然服务或服务不够,那么,人类耐以生存的大自然就会逐渐受到损害,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气候变故等会越来越严重,动物和植物等会逐渐慢慢消失。
3.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相互谦让。
如果人人都能履行好服务者的职责,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同时又能理解,支持,配合别人的服务,也就是履行好了被服务者的职责;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减少很多的矛盾。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在服务与被服务过程中产生的。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要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两者间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处理好了,便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建立在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环境氛围中生活;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最后,我认为用适度的方式或语言,对服务者的认可和一定的赞许。也许有益于提高服务者的服务热情,有益于进一步推动构建和蔼社会发展进程的步伐。
服务者与被服务的关系管理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