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金规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的严峻挑战,各方面人才、管理理念的匮乏,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他们难以做大做好。
7、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大规模有效地转移。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主要有上大学、参军、进城打工和在乡镇企业工作等四种途径。能够考上大学或参军留在部队上长期工作的农民子女毕竟是少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起不到多大作用。对于农民进城打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有不少歧视性限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不少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但很多乡镇企业难以抵挡金融危机的冲击,纷纷以破产而告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三农”问题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关密切的关系。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消费需求下降,一方面城市居民消费趋于饱和,另一方面是农村潜在消费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购买行为。因此,采取措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已成为当前实现扩大内需的关键一环。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解决“三农”问题。
1、收入是制约农民消费的首要因素。
农民纯收人增长缓慢导致购买力严重下降,并直接影响到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提高农民收人已成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多渠道、多途经提高农民收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繁荣小企业和小城镇,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和收人来源等。
2、农民负担过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支付能力。
一些地方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行政机构改革,从根本上杜绝各种增加农民负担的源头,扩大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而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增加农民的消费热情,扩大农村需求。
3、消费环境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消费能力的实现。
比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应加快改善农村交通、通信条件,既可使农产品及时转化为商品,增加农民收人,又使得所需的工业品能够及时组织进来,解决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
农村消费市场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的市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点。而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解决“三农”问题。换句话说,“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最终解决“三农问题”。
现代农业是指世界上生产力最先进的农业: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的工具和设备;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代替了过去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
1、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
从2006年的情况看,我国城镇居民对植物油、肉禽、蛋类和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比农民高15.5%、47.7%、133.3%和200%。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
“三农”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