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的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服务口号都亮丽无比无可挑剔。可是,每月的账单从来没有直接发给用户,都是让你打开某某网页进行查询,不明白为什么可以一步到位的简单服务,却要这么麻烦的分成两步走,总有被迫上网的嫌疑;曾几何时广东移动开始无偿发送《手机报》的附加服务,呼和浩特移动还需花钱买《手机报》;4G开通后流量走的特别快,有些消费者通过10086关掉4G,可是你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4G又从源头上打开了,4G费用的扣法,普通人是弄不懂的,由于不懂也就无法监督;打开4G不上网也在走流量,也就是说在扣钱;这种莫名其妙的小动作,不能想象是垄断企业干出来的,大有蟊贼的风范。再有,呼吁了多少年的电信套餐结余累计到下月使用的问题,至今不予理睬和改善。还是在沿用:“用不完月末作废不累加,偶尔超出另加钱”的流氓做法。在种种显失公正的经营方式固化的前提下,当“为消费者服务”流于口号时, 当抗争没有意义,那么背弃和逃离就是唯一的选择:微信取代短信、固话的萎缩、选择多个号码随时准备换号选择其他的通讯方式;漫游费、长话费的取消,给电信用户有了更多、更大范围内选择的机会。我们已经默默的承受了一个时代,且每次的咨询服务还专门设有满意度评价,貌似非常在乎、重视消费者的意见和评价,其实,再多的形式,也比不上一次次蛮横无理的扣款和停机、一个个霸王条款、一个个明知却故犯久拖不决的服务问题,和许多故意的只为收钱不论其他的程序化设计,对消费者的伤害更加直接;这些显失公正的管理条款、契约、案例、套餐程序能够长期存在;在利益面前企业内部管理者和监督者都视而不见默许共享,这种通过垄断能够给到的红利能够维持多久呢?这样经营管理企业会长久吗?反过来说,上述管理行为所产生的负效应却是现实的,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和损坏更是深远和长久的。其实,消费者才真正是移动公司的衣食父母,如果有一天我们全都不用移动公司的服务了,移动公司将怎么“蛮横”的经营下去呢?
管理和经营是企业存亡永恒的话题。短视和短期利益,谁对谁都不负责!这应该是管理的致命伤。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类似呼市移动这类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绝对是短视的和不可持续的,然而在垄断的特殊时期它奇怪的繁衍的“很壮实”;企业高管都拿的年薪,体面地工作,不错的社会地位。可是,如果把企业眼前利益和长期信誉进行比对,企业信誉下降,企业长期利益必然受损。在没有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漠的前提下若尚能维持,以后怎么办,还靠垄断维持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相信这种垄断+野蛮的经营方式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黄金时代已经快过去、白银、黄铜、烂铁的时代即将开始,来自更强大的舆论、社团、消费者的监督和市场选择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当然,类似引进民营资本,股权改造等更深层级的管理思考和管理学命题,还是留给专家学者去研究解决,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发挥消费者群体力量,来推动企业在管理和服务上的进步。
电信企业经营方式对企业信誉的影响(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