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很多已经上了规模甚至接轨了现代企业,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开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其相关的观念和机制却远远落后于外企,还有待大力提高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特别强调系统性。它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人才获取、管理和激励等问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下,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薪酬以及绩效管理并不是毫不相关的工作程序,而是围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许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形成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它是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战略管理的显著特征是全局性、长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其设计的科学性、实际可操作性及实施效果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组织部分,没有战略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也不可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很多学者认为,民营企业之所以“长不大”,归根到底在于民营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的缺陷。
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并不是说家族企业就不适合企业发展了,它有其自身的形成背景与运营、发展的相对好处,况且,它也并非是中国特有的,在美、英、德、日等许多发达国家,许多名声显赫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就是其中的最好明证。但是,他们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整个管理体系已经相当完善。而的民营企业起点比较低,况且发展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在企业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位居企业中高层的家族成员将矛盾与情绪带入工作。由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一旦出现分歧或者矛盾,难以调和,无形当中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其次、家族成员的私心作怪,损公肥私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老板认为,反正是自己人、自己的公司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这样可能会助长风气,对其他非家族员工影响较大,影响企业的发展。还有就是,家族成员不论是否占据重要部门及核心岗位职位,都容易在事实上形成排外的家族圈子,难以形成开放状态与真诚兼容、接受企业其他员工。这种状况的存在,容易使企业中的家族成员对企业中的“外人”产生戒备、抵触甚至是打压心理与行为,或者是时不时展现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显然容易形成“自己人”与“外人”的派别或矛盾体,不利于使自己企业的其他员工产生归属感,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调动与发挥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力。
(三)企业文化方面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化,物质化。有的企业注重以口号的形式来宣传企业文化,但有了这些口号,企业文化建设未必就很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创造和发展,不是几句口号就可以简单的概括。使之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和历程,这也决定不同的企业应该要形成不同的文化。企业文化一经建立便以为可“长治久安”,忽视了根据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原本对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当前许多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个性,盲目模仿。但是,企业文化若无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既不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也不能给职工以亲切感和认同感,起不到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五、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民营企业首先要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高于其它一切形态资本的投资效益。另外,应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应是一种服务、咨询和开发性部门,而非单纯的成本耗费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应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视为其核心职能。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者纳入企业决策层,促使企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使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大发展。
(二)建立适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
1、科学的企业治理机构
如建立与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相适应的股东会、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层,使这些机构职权明晰,各司其值,发挥相互制衡,形成合力的作用。
2、健全的监督机构和民主制度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