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33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不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重要标志。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具体体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和合作,是我国的一贯方针。
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应当积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同时,也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中国自己的事情。
我国历史上这场从未有过的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见,实行对外开放,意义非常重大。改革开放有益于促进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深入研究。
一、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结合对外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围绕对外开放战略、引进外国资金与先进技术、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特区与区域开放、“三资”企业及其管理、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等方面出版了不少著作,发表了大量范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政府决策部门在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许多指导我国正确实行经济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其中同样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有关理论和思想。但是目前还缺少较为全面总结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过程的著作,并且在经济学界近些年全面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时又存在对此方面注重不够的情况,这显然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推进理论建设与时俱进的需要。因此,对经济对外开放理论作出较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发展历史的角度总结其间的规律性认识,从发展现状的角度概括其特点并找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无疑会促进此理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更好地发展,使这一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全局的理论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我们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截至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居全球第三。 三十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 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二、 改革开放有益于加强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一是可以帮助深入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研究经济对外开放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但很长时期,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部分没有这一块内容。在建国后对我国政治经济学影响颇大的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虽论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但只讲前苏联阵营内部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排斥这些国家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的分析发展到在社会主义部分的某一章中加进了少量有关介绍,再发展到单独设置了“对外经济关系”一章,直到我国将对外开放确定为重要国策,才开始从真正意义上阐述了经济对外开放的理论。但是,受教科书的性质、篇幅等限制和影响,书中展开的是一般原理,往往概括介绍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原则、形式等。因此,对我国经济开放理论从发展历史到现状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将有利于展开和深入研究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这一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的部分得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