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647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文档生人数骤增。从2002年文档人数的145万,到2008年的559万人,到2009年的610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文档生规模翻了两倍,预计2011年又将有更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为近年来高校文档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多种原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落后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对大学文档生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农民工挤占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非常小。长期以来,低端的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成为推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由于对文化和技能要求较低,农民工通过培训之后就可以胜任,因此许多企业宁愿招聘农民工而不愿意招收大学文档生。制造业是我国非农就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全国30%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在制造业。尽管制造业在迅速地扩张,然而对于大学文档生的需求却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增长。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同样由于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吸纳大学文档生就业的比例同样非常低,2005年大专以上从业人员仅占8.73%,而农民工则占了51.74%。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前,大学文档生的就业问题还不构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从1999年开始,高校大幅度扩招,结果到四年之后这批学生应该文档的2003年,大学文档生就业问题突显了出来,从此之后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大学文档生供求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并不能在短期内加以改变。
当前,户籍制度在大中城市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文档生而言,能否取得大中城市户口是他们找工作过程中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他们往往把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国企作为求职的优先选项。在中西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明显向公共部门聚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共部门不仅可以解决落户等问题,而且在稳定性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
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文档生在求职过程中还将遭遇到更多的竞争威胁。首先是来自于被裁职员的竞争威胁。这些人员在失业之后势必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文档生而言,显然是一种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大学文档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容易受到冲击。其次是来自于海归人员的竞争威胁。大量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在文档时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更有原本在海外工作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人员,他们都有可能回国寻找就业机会,这无疑对国内的大学文档生形成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文档生在外语和专业技能以及视野等方面可能会处于下风。以高校为例,由于近年来海归博士较多,因此给了高校以更多的选择余地,不少高校在引进老师或者研究人员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海归博士硕士,这无疑给本土文档的博士硕士们在求职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相反,机关事业单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从而突显了这类单位的优势,这势必使这些单位的求职竞争更加激烈。对一些冷门学科和专业的文档生而言,由于多年来供求关系相对稳定,他们的就业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
二、大学文档生应该积极调整求职观念
在当前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大学文档生自身来看,需要积极转变求职观念,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规划与各种优惠政策,把眼光更多地投向更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向中小城市,投向中小企业,更多地关注自我创业。
中西部地区为大学文档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学文档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原本就很高。而金融危机中东部沿海地区恰恰成为重灾区,这使得在东部地区获得就业机会的难度更大。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比例较低,受到的冲击相对缓和,加上这两个地区大学文档生数量较少,就业竞争没有东部地区那么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到中西部地区显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类似地,在中小城市,由于大学文档生相对较少,竞争没有大城市那么激烈,一旦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比在大城市更容易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中小城市生活成本较低,能够缓解刚工作大学文档生的生活压力,更容易使他们安心工作。
面向基层,城乡就业统筹结合。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基层,极为缺乏大学文档生,一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专业的大学文档生尤其紧缺,例如农学、医学、林学等专业。此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文档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文档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这就意味着,大学文档生到基层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