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230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与日俱增。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虽然不具有优势,但是正式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能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从而在增加就业岗位、推进技术创新、扩大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国企业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了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拥有66%的专利发明。但与其创造的财富不成比例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主,融资困难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今,在中小企业聚集的温州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融资最为困难的岁月,使得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重新浮出水面。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所述:“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而我国对融资的理解一般为资金的融通。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来说,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这两类。
(一)、中小企业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抗风险性等特点。中小企业大都使用内源融资,将自身的积累用于企业的建设,这样做可以降低成本,不用向外支付利息。在外源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内源融资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根据企业资金来源的调查显示,自身积累、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股份5种融资方式分别占企业总数的86%、76.7%、52.9%、3.5%和11.4%。这说明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内源融资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有时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很难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这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外源融资。
(二)、中小企业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集中性等特点。外源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包括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融资等方式。当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不足的情况下将采取外源融资,可是想取得外源融资是十分困难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上市门槛很高,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管理不规范,所以想要上市融资很困难。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中小企业板块,国家也有相关政策帮助中小企业上市,但是上市的手续及准备过程十分复杂,对于急于需求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个等待的过程十分漫长,一般为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型企业才选择上市,所以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还是很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以及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期望不高,造成了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很困难。
在间接融资中大多数中小企业倾向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这两种方式进行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风险高的特点,而银行对风险有极高的敏感度,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大,贷款后管理成本高,造成银行借钱给中小企业的意愿较低。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这样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保证银行的收益。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调查显示,目前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60%,而中小企业一般需要的二三十万到百万的小额贷款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支持。据统计,我国300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由于银行惜贷,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转向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市场的特点是资金充足,利息高,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一部分为高利贷。目前,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高达120%,中小企业用民间借贷融资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以自有资金和民间融资为主,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后,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
总的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为,融资渠道单一,内源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外源融资困难且成本较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可以分为社会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
(一)、融资难的社会外部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社会因素首先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来保护中小企业融资。虽然政府不断的提出一些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具体操作起来大都没有什么成效,无法从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家的政策更多的倾向于大型企业与国有企业,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
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阻碍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未成熟,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较高,有许多硬性的规定。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少,无法达到上市的硬性指标,我国虽然针对中小企业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但由于尚未发展完全,使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放弃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想法。而中小企业又达不到发行债券的额度,所以也只能放弃债券融资的方法。
银行的稳健经营原则使中小企业遭遇到了银行的惜贷。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需求少、风险高,自然不符合银行的安全性原则。我国商业银行更加偏好贷款给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造成了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差钱而中小型企业吃不饱的景象。加之近来的金融危机,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存款准备金率的一再提高,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情况更加严重。造成中小企业得到正规银行贷款的比例仅为10%左右。
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在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发展还不完善,目前,虽然全国有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700多家,但仍然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缺乏信用担保机构,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二)、融资难的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自身因素密不可分。首先,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这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据中小企业集中的浙江、江苏两省的有关调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一般来说,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是银行支持的对象,A+级和A级企业也适度支持,A-级企业严格控制,BB级以下企业银行退出支持。因为企业的信用差会增加银行贷款的风险,所以银行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有着严格的要求。
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过高,中小企业的失败率较高,中小企业的存活率平均为3年。而银行稳健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中小企业的高失败率显然不符合银行的原则。高失败率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制约了企业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