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440
“三农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
[摘 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占世界人数的1/5,而中国却有9亿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种植技术的提高,交通的便捷,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污染问题。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 三农问题 经济 发展
“三农问题”即是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连,国家的强大,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使国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关注和改善三农问题刻不容缓。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二)、农村问题
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 (2)非线性化,无结构性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三)、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