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17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 要]目前许多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从会计环境、从业人员、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管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 会计监督
一、会计信息失真概述及现状
会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是经营者、投资者和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企业和单位无视国家政策法规,受利益驱动指使财会人员做假账、报假报表,还有些财会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在账务核算中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和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分析价值,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然而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增多,以至于人们一提起会计就会把它和作假账联系在一起。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显现。因此,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
会计环境的诸多方面不利因素,是直接、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从法律环境上看:一是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独立执法地位和权力缺乏保障。因财会人员的饭碗掌握在企业领导入手中,当企业利益与财会法规发生矛盾时,财会人员不得不按照企业领导旨意维护企业利益,而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置于次要地位。二是“法律白条”现象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处罚过轻,政府有关部门感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存在,似乎有“法不责众”之感。三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自己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在执业中不能认真按《独立审计准则》等审计准则和指南办事,无序竞争,执业质量低劣,往往是打审计之名,行捞钱之实,缺乏风险导向意识,使国家赋予的社会监督职责流于形式。四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及其主管部门法律意识淡薄,严重存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之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有可无,流于形式。从经济环境上看:由于我国目前初步实现从计划经济转机,会计在顺应市场经济转化方面还存在严重滞后问题,同时与国际惯例接轨也还存在很大差距。
从文化环境上看:由于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非常大,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使会计领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需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重新定位,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不能不受到中外新旧文化观念的影响,出现失真问题。
2、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活动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来进行,所以会计失真也与会计人员戚戚相关。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目前我国12oo多万从业人员中受过大专教育的不足15%,会计后续教育又缺乏力度,这使得许多会计人员只能应付较简单的会计业务,对复杂的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乱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的多,有的甚至利用其专业知识主动出谋划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
3、企业内部管理及监督不善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外部监管不力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首先,从内部管理来看,据目前已查出的部分企业通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岗位责任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