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628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 大学文档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也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分配逐步转变为就业市场调节下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分别从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以及市场需求问题分别讨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教育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解决刚文档大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相对满意且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一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教育体制 经济学
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不久前,一条中国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的新闻见诸报端,但是,中国的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到2005年为止,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2300万,但是别忘了我们的总人口也是全球第一,按照每万人大学生数量的标准来看,美国为520人,加拿大为580人,韩国为571人,而中国仅为120人。
很明显,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甚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完成现代化进程,希望仍只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中国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难道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已经供大于求了吗?难道中国社会中大学生这样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劣质资源了吗?究竟是什么是大学生成为“鸡肋”的呢?
1. 高校扩招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文档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文档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文档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文档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的工作才算就业。大学生去当“杀猪匠” 、当高级保姆、从事擦皮鞋的工作都谈不上体面的就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相当多的大学生文档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文档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文档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子”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且不愿意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
2.大学生贬值现象
从社会对大学生文档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遍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
3.扩招导致教学班级扩大,教师授课加重、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
不断的扩招致使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等等,。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扩招,但它的确于扩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4.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
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