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92
中国经济贫困的文化因素浅析
[摘 要]文化是一个名族的身份标志,中国的文化沉积已经深深的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等各个领域。我们国家大爱文化的潜藏性和我们文化的劣根性,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这些植入每个中国人文化层面的劣根性包括三种:浮躁,投机取巧和思维僵化。而这些劣根性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盲目做大做强,战略混乱,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中国经济某些方面的贫困。
[关键词]文化 经济 中国企业 贫困 浮躁 投机取巧 思维僵化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名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中国企业家的影响并非全是正面的。
一、文化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文化与人、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具有内在的联系。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会被淘汰。如果只重经济,忽视文化,发展就难以持久,因为文化在某些方面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一国如此,一省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四大弊端
1经济行为的目的不明确
在中国一般企业设立的目标就是为了盈利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且为了这个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比如我国的染色馒头事件,毒奶粉事件等等。以往中国企业改革的不断反复、停顿与夭折,都与中国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清有关。因为受以往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国的企业家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强烈的家国情怀、对超速成长的渴求、隐藏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官商文化的崇拜[①郎咸平:《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东方出版社,2009.6,第一章,第六页。]①。在中国一些企业家忘记了道德的约束,他们把赚钱放到了第一位,而其他的目标都是模糊的。在他们看来经营者办企业首要目标就是肥一己之私,而没想过事业的目的、意义还是要尽可能高层次,高水准为好。
2固步自封,对外部经济体制不够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仍旧惯”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标准立异”往往被斥为“离经叛道②[②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反进步性的因素,对当今社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