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42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制度
[摘 要]在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象下,怎样不断完善、健全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成为了人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之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完全达到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会甚至阻碍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公务员、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到城镇企业职工以及各类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均存在着制约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控制人口结构,改革公务员养老机制并适时调整保险参数,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使我国养老工作更好地在正轨上运行,老有所养、社会和谐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改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即社会学所定义的老年人群体无论在绝对数还是相对数上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一系列老龄化社会问题凸现。在国际上,曾对老年人的最低年龄及人口老龄化的量纲作过三次规定。第一次规定是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关于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报告中提出的。联合国规定 “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指达到既定年龄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亦称“老年比”。] 为7%以上时,该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1956年以后,国际社会对老年人、老龄化以及老年型人口结构的认识和度量又做过两次调整。一次是1975年美国人口咨询局沿用65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而将老年人口系数从原来的7%调整到了10%,另一次调整是1982年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而“老年人口系数”则提高到了10%,即规定当某一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以上时,该国就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在世界人口走向老龄化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快速老龄化阶段。
从2001年到2020年。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